【摘 要】
: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七叶皂苷纳米粒(ANP),以改善七叶皂苷的水溶性及溶出度.方法:考察操作参数对产物成分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对得到的ANP进行溶出度测定,并与七叶皂苷及其钠盐原料进行对比.结果:七叶皂苷原料溶液浓度低于5 mg/mL时,产物成分组成比例受压力变化影响,但浓度高于10 mg/mL时则保持稳定.在溶液浓度低于10 mg/mL时,所得ANP为平均粒径在50 nm以下的球形颗
【机 构】
:
中山大学药学院,广州,510006;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40 中山大学药学院,广
【出 处】
:
第十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七叶皂苷纳米粒(ANP),以改善七叶皂苷的水溶性及溶出度.方法:考察操作参数对产物成分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对得到的ANP进行溶出度测定,并与七叶皂苷及其钠盐原料进行对比.结果:七叶皂苷原料溶液浓度低于5 mg/mL时,产物成分组成比例受压力变化影响,但浓度高于10 mg/mL时则保持稳定.在溶液浓度低于10 mg/mL时,所得ANP为平均粒径在50 nm以下的球形颗粒,且在压力较高时粒径更为均一.与原料相比,ANP的水溶性得到了大幅改善,在中性水中的溶出性能接近于七叶皂苷钠,但在pH 1.2条件时下降较多,体现了肠溶性特征.结论:七叶皂苷原料经超临界CO2法处理后可得到水溶性及溶出度大幅改善的七叶皂苷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For fast flexible electronics,transferrable mono-crystalline Si (c-Si) nanomembranes (NMs) become the most attractive candidate,owing to their material uniformity,mechanical flexibility and durability
以三醋酸纤维素(TAC)为原料,通过热致凝胶工艺形成TAC湿凝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干燥,成功制备了密度在5-50 mg/cm3的TAC气凝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的TAC气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的气凝胶具有细小的微孔结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TAC气凝胶均具有由直径约为30纳米的纤维
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工艺制备多肽PB微粉,分析了压力、温度、进样速率和样品浓度等工艺参数对微粉粒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 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工艺可以制备出微观形貌为球状,单个颗粒粒径为100nm左右的多肽PB微粉;压力、温度和样品浓度对多肽PB微粉的粒径影响较小,而进样速率较大时制备的PB微粉易团聚;当样品浓度10mg/mL,在结晶釜温度40℃,结晶釜压力16 MPa,进样速率0.1 mL/m
化石资源日渐枯竭,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成为研究热点。最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有木质纤维素和甲壳素(包括壳聚糖)。溶解是生物质大分子应用的前提条件,一些离子液体被广泛应用于溶解各种木质纤维素、壳聚糖等。但是离子液体和生物质大分子都不挥发,从而使二者难以分离。水和醇可以作为抗溶剂从离子液体中沉淀出生物质大分子,但是又引入了离子液体和水的分离问题。超/亚临界二氧化碳在离子液体中具有抗溶剂的效果,我们利用这个性质
目的: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制备葛根素-β-环糊精超分子微胶囊纳米微粒,改善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考察不同压力、温度、溶质流速和CO2流速下超分子微胶囊的包封率和粒径,用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且对溶出度进行研究。结果: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包封率,升高压力有利于减少微粒粒径。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确认超分子微胶囊纳米微粒的形成。体外溶出实验显示,其累积释放度在5 min内达到9
近年来,使用脂肪酶对磷脂改性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磷脂酶A1 (PLA1)和磷脂酶A2 (PLA2)应用最为广泛。目前,PLA1在改性磷脂中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大豆和蛋黄磷脂,而PLA2对海洋动物磷脂改性的研究尚未深入。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反应介质,对固定化PLA1和固定化PLA2在南极磷虾磷脂酰胆碱(PC)改性中的催化效果和稳定性作了比较。结果 发现:固定化PLA2对该超临界酶促反
目的:比较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制备葛根素-PVP K30固体分散体,改善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喷雾干燥法和溶剂法制葛根素-PVP K30固体分散体;通过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结果: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确认三种方法均可制得固体分散体,三种方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均可使葛根素的溶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超临界流
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SAS)工艺制备枸橼酸喷托维林微粉,研究了溶剂种类、压力、温度、进样速率等工艺参数对微粉粒度分布、微观形貌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种类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降低压力、温度、进样速率均能减小微粉的粒径;优化工艺条件为溶剂二氯甲烷,药物浓度10mg/mL,结晶釜温度30 ℃,压力8 MPa,进样速率0.1 mL/min,微粉D(v,0.8)为4.84 μm.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是一种制备超细材料的有效技术,因为该过程是在惰性环境和低温下进行,因此,该方法尤其适用于热敏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超细化。近二十年来,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取得了快速发展,相继出现了GAS、SAS、SEDS、SEDS-EM等工艺方法。但是,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在产物的收率、包埋率以及目标物的粒径和粒径分布方面仍面临挑战。本文针对目前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流程
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SAS)工艺制备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溶菌酶微粉,分析了微粉制备前后溶菌酶化学结构、微观结构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AS工艺能够制备得到三种蛋白酶目标物微粉,颗粒粒径200-400 nm,其中溶菌酶微粉为球状颗粒,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分散性;微粉制备前后,溶菌酶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微观结构由无定形态转变为结晶态,有效成分含量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