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运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DEA能源效率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3年-2014年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测算,并对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上海市能源效率近十年来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浙江省与江苏省的能源效率略低于上海市并在金融冲击的影响下出现较为相似的波动。在17个地级市中,杭州、南京、无锡的能源效率较高,而南通的能源效率则明显低于其他城市。在影响因素方面,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工业化水
【机 构】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DEA能源效率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3年-2014年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测算,并对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上海市能源效率近十年来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浙江省与江苏省的能源效率略低于上海市并在金融冲击的影响下出现较为相似的波动。在17个地级市中,杭州、南京、无锡的能源效率较高,而南通的能源效率则明显低于其他城市。在影响因素方面,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工业化水平、能源价格对长三角能源效率均存在较显著的影响,但各地区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2000-2014年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结果显示武汉市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是二、三产业差别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工业内部仍以重化工业为主,近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仍占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快,且占比高。结果 说明十五年间武汉城市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从D-P指数、区位熵、城市流强度、R&D经费和专利授权量考察武汉市
产业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容,中心城市则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之间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可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外向经济联系水平的基础上,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提出中心城市以各自所在的城市群为依托,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
“边海经济”既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国家发展新空间的新领域,更是国家积极海防的新形式。中国最典型的“边海经济”区域是广西防城港和辽宁丹东港。中国要想“再发展”,必须把“边海经济”放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审视并要充分发挥“创新”理念。全球经济是最大的区域经济和“边海经济”。纳入现代区域经济的“一路”由六条线路组成。区域有地域、路域、水域、海域和洋域等层级,思维有“点型思维”、“线性思维”
中国城镇化具有强于西方的政府主导性,区域差异显著,落后地区放宽政策“引入入城”收效甚微。面对上述困境,本文将人口城镇化分为迁移、融入两阶段,立足推拉理论,提出“推拉力”与“吸附力”先后发挥作用,制度扮演“门槛”而非“施力”角色。试图分解寻找拉力主作用力,即各地迁移差异原因;探究吸附强度影响因素,即各人融入差异原因。为此,依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第三方评估,借政策试验形成的自然实验契机以苏冀两省试
城市官员是否推高了房价?本文利用2003-2012年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城市书记市长的个人特征变量研究城市官员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书记市长确实存在推高房价的激励,他们对房价的正向推动作用大概为3-4%。同时,还发现无论官员是否有晋升的网络关系,这一作用都是存在的而且都很显著。城市书记市长推高房价,可能原因是为晋升而高房价,以合谋来促进房价的提升。
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已有文献中,聚集经济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同时分析交通网络、城市聚集对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交通网络能够拉近城市间时空距离,通过影响技术和知识的扩散来影响增长,区域内和区域间集聚的正负外部性也对增长具有影响,同时不同的市场规模以及临近程度也在一定水平上影响着地区经济增长。本文建立的一个包括交通网络、城市聚集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证明,和城市内部聚集一样,将多个城市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但在看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当前中国已进入碳排放量最高国家的行列,全球气候的变暖使得世界各国关注中国的碳排放.2008年6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碳生产率的挑战:遏制气候变化,保持经济增长》的报告中指出:满足碳减排目标,在未来近50年的时间里,碳生产率必须提高10倍.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抑
新中国建立以来,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几个阶段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尽管实施过内地优先发展战略,也经历了从1960-1967年差距缩小的过程,但大部分时间呈现扩大的态势,而且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比较大.1978年之后,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缩小(1978-1990年)、扩大(1991-2003年)和再缩小(2004-2013年)的过程,2014年和2015年虽略有扩大,但2004年以来区域差距缩小的格局基本形
随着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成为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区域,同时也进入了新时期的“泛长三角地区”.2016年5月国务院发文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皖江八市正式纳入了长三角地区,这对皖江八市的发展趋向和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转移加速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能够促进产业的跨地区转移.2015年随着宁安城际、合福
公共资源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对资源再配置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均等化。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和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公共资源的管理效率,不仅是政府实现自身职能转变的关键,而且对缓解大城市与城镇的公共资源压力至关重要,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