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hytophthora capsici-Arabidopsis, a model pathosystem for studying the role of lectin receptor kinas
【机 构】
:
Laboratory of Phytopathology, Plant Sciences Group, Wageningen University, Droevendaalsesteeg 1,6708
【出 处】
:
The Annual Oomycete Molecular Genetics Network Meeting(国际卵菌分
【发表日期】
:
2012年8期
其他文献
目前鼠尾藻粉是刺参人工饲料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但由于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自然鼠尾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刺参养殖产业亟需鼠尾藻替代物.该研究比较了鲜活硅藻与鼠尾藻粉作为主要营养成分对刺参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能量收支分析阐释了其生理学机制.实验设8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含硅藻比例为100%,83.3%,50%,33.3%,20%,14.3%,11.1%(均为干重)的7种饲料和1种配合饲料(70%鼠尾藻粉,20
[研究目的]大量的研究表明双链RNA可以诱导对虾产生抗病毒免疫,但是对虾RNA干扰相关基因在双链RNA刺激下的应答机制目前仍缺乏相应研究.不同序列特异性的双链RNA所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力存在巨大差别,目前也没有较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初步解答这两个问题.[方法和过程]通过体外转录的方法制备六种类型的双链RNA,转录的模板分别是凡纳滨对虾的Rab7、Dicer 2、Hemocyanin、CDP
本研究运用同源基因克隆法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编码花鲈(Lateolabrax japonycus)△6去饱和酶(FAD6)的基因序列.该cDNA全长1920bp,开放阅读框1338bp,编码44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51.8kDa,等电点8.86.通过对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发现该蛋白含3个跨膜区,6个磷酸化位点(4个丝氨酸位点,2个苏氨酸位点).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花鲈FAD6与其他种类
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病原性及保护性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参与自身免疫疾病.为了深入了解该基因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本实验应用RACE技术获得了SpHsp60基因;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三种血细胞中的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选定三个管家基因(β-actin,18S rRNA和GAPDH)作为内参来研究细菌、渗透压、高
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L-羟脯氨酸(L-Hyp),研究其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重8.11±0.01g)摄食、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组织Hyp和胶原蛋白含量以及脯氨酰4-羟化酶α(Ⅰ)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白鱼粉(15%)、豆粕(40%)和谷朊粉(14%)为主要蛋白源,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0、0.25、0.50、0.75、1.00、1.25和1.50%的L-Hyp,配制出7种等氮(50%粗蛋白)等脂(
圆口铜鱼因其肉嫩、味美、营养价值较高,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受过度捕捞,特别是水电工程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其资源量急剧下降,甚至将面临灭绝境地。然而,由于圆口铜鱼对其固有的生活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移养驯化过程中应激反应剧烈、极易感染小瓜虫病且死亡率较高。目前,圆口铜鱼的养殖仅限于长江沿岸的船体网箱养殖一种模式,且处于摸索阶段;除零星的试验性养殖外,尚未见室内驯养成功的报道。实验
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野生型菌株HSN-1分离自患病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其自带的两个质粒pEI1和pEI2所编码的蛋白EseH,EseI和EscD通过同源性比对发现与三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蛋白具有相似性.为研究质粒编码的这3个基因在鲶爱德华氏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首先对两
为了考查不同水流速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体重19.52±0.12g,10.29±0.02cm)生长能力和摄食代谢特征的影响,在25℃条件下,测定了三个处理组(流速分别为1、2、4BL/s,20h/d,历时56d)和对照组鱼的生长参数和摄食代谢反应.结果显示:1和2BL/s处理组的摄食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都显著低于4BL/s处理组(P<0.05);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