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青藏高原铁路沿线1961-2006年7个气象台站和2003年9月-2004年9月7个野外观测点风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腹地微地形对极值风速的影响,通过地形因子的参数化处理,建立了极值风速随海拔高度和地形参数变化的拟合模型以精确推算复杂地形的极值风速,并利用临时观测点风资料对其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形参数化处理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微地形对极值风速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
【机 构】
:
青海省气候中心,西宁 810001 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宁 810001
【出 处】
:
2013年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青藏高原铁路沿线1961-2006年7个气象台站和2003年9月-2004年9月7个野外观测点风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腹地微地形对极值风速的影响,通过地形因子的参数化处理,建立了极值风速随海拔高度和地形参数变化的拟合模型以精确推算复杂地形的极值风速,并利用临时观测点风资料对其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形参数化处理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微地形对极值风速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北京是世上罕见的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的城市,两大山脉(燕山和太行山)交汇之地,两大古代人类工程(长城和大运河)交汇之地.目前,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建议将温榆河—大运河沿线作为未来北京发展的中心线.构成北京发展的地学要素为“北京湾”和“温榆河—大运河”。北京从古至今一直沿着南北中轴线建设,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应该以地学为背景,实现科学发展观。未来若以温榆河—大运河为发展中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没有和谐就不可能有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就不可能确保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地质图书馆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出要以地质精神孕
本文为笔者为中国的五岳创作的诗词,从盘古开天辟地论五岳的成因,并体现了五岳的风景之美,以及发生在五岳身上的历史事件。
笔者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创作了一篇诗词,体现了笔者在野外地质工作中的艰辛,以及对地质事业无限的热爱。
按照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山西省近30年3个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05站的日照资料,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了山西省的太阳总辐射,在分析山西省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山西省太阳能资源的各种参数,对区域太阳能资源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山西省太阳总辐射在4600~5800MJ/(m2·a)之间,空间分布北多南少,近30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年变化呈单峰
根据在辽宁省阜新市的一座100m高测风塔的60m高度层设置的塔体对超声测风数据影响的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受塔体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对比试验观测数据计算得出的平均风速、湍流积分尺度和风谱等风参数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塔的下风向产生了气流尾流区、塔的两侧存在气流绕流区.由于塔体的阻挡作用,塔体对湍流影响明显,迎风向大的湍涡破碎,从而在背风向形成小的湍涡,塔体前后的自相关系数和湍流谱差异明
针对安徽省天长和宿松气象站建站至2010年逐年平均风速资料,分别利用直接检验方法和3种间接检验方法(SNHT、PMTT和PMFT方法),对这两个气象站逐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对不同检验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站址迁移、观测场环境变化、仪器变更以及测风手段变化等均能对年平均风速序列的均一性产生影响,其中测风手段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由于以气象台站观测记录为依据,直接检验得到
风压是工程设施抗风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关系到高大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风压估计太高会增加建筑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太低则难以规避风险,会造成坍塌事故.所以,准确计算风压,对建设项目工程抗风安全和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处广西南部,受海洋和陆地的共同影响,常受雷暴大风、热带气旋大风的袭击,对建筑物的安全威胁很大,因此有必要开展基本风压和阵风风压的分析,为沿海建筑工程
为了分析三峡航道不同区域能见度基本特征,比较区域不同垂直剖面、沿江距离对局地能见度的影响,基于中国气象局沿江、剖面布设的12个能见度监测点近3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峡航道涪陵、万州、宜昌三组区域12个监测点的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能见度的局地差异做了初步讨论,得到以下结论。以能见度等级频率分布对航运影响权重来看,涪陵区雾情对航运安全影响最大,万州区受雾情影响其次,宜昌区受雾情影响略小一些。涪陵
利用1951-2009年吉林市郊区九站气象站雾凇日数资料,逐日气温、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资料,1980-1995年当中329次的电线积冰观测资料,1995-2009年吉林市水文站逐日水温资料,丰满水库1951-2009年逐日下泄的流量资料等,研究吉林市雾凇与气象水文的关系,进而分析了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对雾凇景观的影响分析.指出吉林市冬季雾凇日数的变化趋势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