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我国国民性既有其优良的一面,如勤俭节约、以和为贵、孝悌为先、自强不息等等,也包括不好的方面即所谓的“劣根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国民性的优良特征,又要摒弃和改造我国国民的“劣根性”.
【机 构】
: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出 处】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我国国民性既有其优良的一面,如勤俭节约、以和为贵、孝悌为先、自强不息等等,也包括不好的方面即所谓的“劣根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国民性的优良特征,又要摒弃和改造我国国民的“劣根性”.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科技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声像档案的宝贵,论述了科技声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提高科技声像档案的利用率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的设置科学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是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科学研究类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兑现和晋升工作受到种种因素限制,难以顺利解决.本文用实例展示了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的经过,证明了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规范的聘任管理工作,将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各
教师课程领导力对教育变革、学校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国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起步晚、实践效果也不够理想,我国国民性的一些特征对其发展有一定的阻碍的特点,如经验思维、“崇圣性”特征及公民合作意识的匮乏等,在国民性分析的视角下提出提升理论思维,适当赋权增能,加强合作意识对我国教师领导力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国民性的改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民性是作为国民的类特征而客观存在的;这一类特征的后天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为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体现其正向价值提供了可能性.当然,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的独特价值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来自于教育的外部和内部,是诸多条件的综合.但这并不影响对教育在改造国民性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估.
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公民行为与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公民分配商品选择公私分明或大公无私的态度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存在性,最后为公民公共理性培养提出了建议.
国民性,这个关乎民族和国家兴亡成败的话题,牵动了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纤弱心灵.在历史混沌的浪涛中他们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后幡然醒悟,力求为国民性的改造振臂高呼、激情呐喊、奋笔疾书,把国家的自立、自强寄希望于国民性的重塑和改造上.国民性的话题发轫于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在进化论、社会有机论以及日本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结合中国传统儒家理念的基础上展开的一场重在提高国民素养、重塑国
国民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基于一种教育反思的视角,在深入分析国民性内涵、国民性与教育关系的复杂性的基础上,重点指出教育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塑造,从“打破僵化的教育思维”、“打造理想的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以培育中国人自觉良好的现代国民性.
国民性是一国国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具有趋同性的社会心理、文化现象、行为方式等国民特质.原生性、稳定性、趋同性、发展性和复杂性是其主要特征.
所谓现代教育实质上是人的回归的教育,也就是人类认识到,人本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自身之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超越于个人之上的所谓组织的目的,而是为了人自身存在的价值.那种偏离开将人本身作为目的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现代教育,从“学习型”进化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大的教育系统当中,在具体的教育实施本质来说,教育过程始终是一种意识互动关系,人人是一个教育他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接受教育的人.本质上来说,
“人的教育”问题可从人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人的教育是什么等三个层次来分析.人是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的统一,是生命的一种特殊存在.其中精神性是最为关键的本质性的存在.教育就是人们为了自身或社会/组织的发展有意识的培养人才(引导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教育是“人”的教育,而非“非人”的教育.人的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地球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