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启示

来源 :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in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领域中独具特色和具有鲜明优势的教育模式之一,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的借鉴和效仿.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和教育企业双元主体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合作为德国培养了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带来了很多思考.本文在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概念、历史背景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和特点,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机制、开展方式和监管三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如何开展校企合作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人才是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教育是人才生长的土壤,尤其是在人的生命长河中应占60%以上的继续教育.本文针对创新驱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思想并分八个层面进行了构建和完善,再结合现行的社会架构论述了强化全社会继续教育的统一布局和管理,以政策为牵引,带动政府、企业、民间等多方资本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资源,建立多样性、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基地等继续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
通过对北京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近几年发展现状研究,重点分析学历继续教育中的类型结构变化、学科分布情况及学位获取率情况,提出了学历继续教育要加快多种教育类型的融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推动建立学分银行机制等建议,对今后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本文从学数学岂为数钱、“数学滚出高考”和米卢“快乐足球”的启示两个案例说起,指出了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的关系。
借鉴美国的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人教版"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相应内容标准的一致性进行对比研究,判断两版本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标准一致性的程度.并通过柱形图进一步分析了两版本教师用书的教学目标与对应内容标准在主题分布和目标水平要求维度上的一致性情况,基于课程标准对二者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提出了修改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王尚文、李海林等学者为代表的语感教育思想研究沿着人—语言(言语)一语感的路向演进.本文继承这一思想,并将语文课程的哲学基础更进一步地建立在人与文本的关系上.人是语言的存在,更是一种文本的存在,人是在阅读文本中建构自我,在写作文本中实现自我的.在语文课程中,人与文本的关系集中体现在文本读写实践中.相应地,语文课程应着眼于学生文本读写能力的发展,这种读写能力强调整体性、直觉性和
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因果观念应用到了思维的领域,强调了因果思维的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因果思维方法,是以揭示写作者在作文过程中内部心理机制为主导,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探讨如何运用因果思维以更好地体现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风貌的一种方法.因果思维是连接文章脉络的内在纽带,因为它的存在,作文才更具有对事物的存在特点和矛盾的揭示能力.将因果思维运用到作文中,是对作文内在思维的一种辨认.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需要借助学案发挥优化集成的功能,对于语文学案的使用和探究,实际上在20世纪20年代的道尔顿制实验中就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案例范式.针对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反求民国时期本土化的"工约"设计理念和具体方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学案的理念、主题选择及设计方法都具有历史借镜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国家资格框架的建立和实施已成为世界趋势.文章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资格框架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结构要素、支持条件和运行发展,对我国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具有重要启示.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团队学习被广泛引入到教育领域,但其概念众说纷纭,评价机制五花八门,而且针对团队学习的研究结论大量指向企业部门,关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这方面有针对性的研究不多,其中还多把团队学习与合作学习混淆起来.为此,笔者避开了团队学习定义的纷争,紧紧围绕基础教育阶段团队学习的发生及可能,提出了团队学习的六大基本特征,即组织特征、向心特征与抗外特征、稳定性特征、持续性特征、知识流动
笔者对耀中国际学校教师如何基于学生学习进行教学设计进行了课堂观察、并初步总结了该校教师的具体做法,表现在:不同学段教学方式差异很大;教师会依据某一年龄段学生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部分学科进行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进行相应教学;通过作业记录学生学习的痕迹;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生成教学设计;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进行评价;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基于上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