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长期高原暴露可导致肌肉量丢失,并伴随力量的下降,然而仅仅数天的高原暴露也会引发全身蛋白合成速率下降,蛋白分解速率增加。有研究发现,在高原上进行运动干预有利于肌肉蛋白的合成。抗阻练习对于肌肉的机械性刺激最为深刻,能有效促进骨骼肌肥大以及提高肌肉力量。本研究通过短期高原抗阻力量训练观察其对骨骼肌形态、力量的影响以及训练前后的血清激素反应,为指导高原抗阻训练减缓骨骼肌丢失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21名平原男性大学生,分为平原抗阻训练组(NR,N=9,年龄:25.11±0.78岁),高原暴露组(AC,N=6,年龄:22.8±2.8岁)和高原抗阻训练组(AR,N=6,年龄:23.3±2.9岁)。AC组和AR组暴露于海拔3700m高原10天。所有受试者半年内未进入高原或低氧环境。NR组首先在平原进行10天抗阻训练(隔天进行),目的是为短期高原抗阻训练负荷制定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训练方案根据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制定,以负重深蹲训练为主,并结合股后肌群的辅助性训练。训练负荷为75%1RM,10次/组,5组,组间间歇1分钟。每名受试者在进行辅助训练时根据自身所承受的重量对负荷进行调整。整个训练在教练指导下完成。AC组和AR两组受试者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与平原保持一致。AC组每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而AR组除此之外还进行隔天的抗阻练习,训练方式和训练负荷与NR组相同。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体重、体成分、大腿横断面积、肌肉力量(1RM和髋关节最大等长收缩力量)和血清激素。激素主要包括血清总睾酮(T)、皮质醇(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机械生长因子(MGF)。测试方法:形态学指标:采用核磁共振(MRI)测试大腿横断面积。使用3T核磁共振机,根据SE(TR 500 ms,TE 20ms)序列连续扫描24张片,层厚5mm;矩阵560×560,使用Matlab图像处理软件对选取的图片进行分割,即将腿部肌肉分为11部分,去除骨与脂肪计算各分割部分的面积之和;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体成分;体重使用便携式电子体重秤测试。力量指标:采用IOSMED2000(Germany)等速力量测试系统测试髋关节最大等长收缩力量;采用1RM测试反映最大肌肉力量。激素指标:血清总睾酮、皮质醇采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测试;IGF-1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试;MGF采用酶联免疫法测试。各项指标测试均在平原上进行,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每个组自身前后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1、10天抗阻训练后NR组体重(前75.32±9.04kg,后76.22±9.26kg)、全身瘦体重显著性增加(前:61.35±6.43kg,后:61.79±6.41kg)(P<0.05),分别增加了1.19%和0.718%。1RM从131kg增加到137kg(P<0.01),提高了4.81%;髋关节等长收缩力量从2346N增加至2632N,达到显著性(P<0.05),增加了12.17%,同时伴随血清MGF升高(前:549.01±148.48 ng/L,后:693.94±144.18 ng/L),提高约26%(P<0.05)。其他激素指标无显著性变化。2、10天高原暴露后,AC组体重下降了1.67%(前:71.37±9.42,后:70.18±9.32),大腿横截面积也出现明显下降(前:172.00±17.80cm,后:166.30±16.48cm),下降约3.3%(P<0.05);全身瘦体重(前:55.75±4.09kg,后:54.71±4.41kg)和下肢瘦体重(前:20.88±26.65kg,后:20.45±2.38kg)分别下降了1.86%和2.06%(P<0.05),同时伴随血清睾酮下降(前:5.21±1.06ng/ml,后:4.56±0.57 ng/ml),下降约12.5%(P<0.05)。但AR组高原抗阻训练后其体重、体成分、肌肉力量和血清激素等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结论:1、10天海拔3700米高原暴露会引发体重及全身肌肉量下降,可能与血清总睾酮水平的下降有关,但肌肉量的丢失对肌肉力量不产生影响。2、短期高原暴露期间进行抗阻训练可维持血清睾酮水平,减缓高原缺氧所导致的肌肉量下降。3、与平原相比,在高原3700米海拔进行相同负荷的抗阻训练,不能显著升高血清MGF,对于提高肌肉力量效果不佳。建议:在高原环境下进行与平原环境相同负荷强度的抗阻训练可以减缓高原缺氧导致的肌肉量丢失,但以提高肌肉力量为目的抗阻训练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训练负荷强度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