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保霖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探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lab_wal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覃保霖出生壮医世家,著有《陶针疗法》、《观甲诊病》、《中华鲜花叶透穴疗法》(合作)等专著,其发表有《壮医陶针考》、《中医旋乾坤针法》、《壮医源流综论》等科研论文百余篇。覃氏十分重视内经与医易的理论研究与运用,强调内经与医易不仅是中华文化之根,且若要加以合理利用,对临床实践大有裨益。从目前所查的文献资料来看,覃氏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壮医理论体系之入。其从壮医对人体机构、生理病机、致病因素、诊法治疗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加以总结。覃保霖氏针法独树一帜,其理论渊源于《内经》,旁通《周易》,陶针疗法为壮医传统医疗技术,覃氏擅用陶针疗法治疗疾病,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发掘整理,将其理论和经验写成《陶针疗法》一书。覃氏自幼随母为群众治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整理总结出鲜花透穴疗法。甲诊是壮医独特的诊察手段,内容非常丰富。覃氏十分重视甲象的辩证,研究甲诊几十载,并将其经验加以总结,著有《观甲诊病》一书。临证时还结合脏腑、八纲、气血津液、六津、卫气营血、三焦辩证进行诊断。现已成为有价值的临床实用方法。
其他文献
思维按其逻辑属性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二者在中医临床中都有大量应用.其中逻辑思维是符合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所以得到广泛地认可;而非逻辑思维是指不按一般逻辑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由于其特殊属性,导致其不被大众所重视.其实非逻辑思维在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可以运用到多种思维方式,既有以辨证论治为主的逻辑思维方法,又有以直觉灵感为主的非逻辑思维的应用,也有二者
中医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来搜集病人的各种信息,在脑海中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进一步将这种综合判断的结果归纳为某一特定"证型".近十几年来,数据分析技术发展迅猛,在学习和应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笔者产生了一个想法:可否利用这些新的技术,来分析中医的各科文献,进一步探寻这种"证型一症状集群"之间的特定关系,分析总结其内在关联,给出更准确的参考信息为临床医生服务,来缩短这个知"常"达"变
李氏总结1995-2005年中医医案整理研究的概貌后,提出医案的研究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对医案的收集、汇编、注疏、整理、加按;另一类是以指导现代临床为目的,对医案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以求阐释医者临证思维,各医家、流派学术思想,和总结各专科、专病、专症理法方药运用特点.在以指导临床为目的的医案研究中,医案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对个案的个人领悟法及对多个医案的数理分析法。鉴于两者都有不足,故引入思维导图法。
医案是中医文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医临床最直接的记录,可以说医案是连接中医文献与中医临床的桥梁.要做好中医文献研究和中医临床传承,就必须要做好医案、医话的记录与整理.从中医药杂志所刊医案研究论文分析,全国中医药学者对古代医案的整理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大发展,呈现出多层次系统化趋势,有方法学上的归纳总结。各种医案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经典名医医案,而对基层中医名家的医案归纳研究较少。因此可以从古
寇兰皋于1832年10月编著完成并刊行了1卷本的《痧症传信方》。书中文字不多,共分为“痧症源流一‘痧症或问”“治痧诸法”“治痧诸方”“预防痧症诸方”“忌食诸物”“痧症医案”和“先贤明论”8个部分。《痧症源流》详细论述痧症的病因性质、病机特色,并推及主要治疗原则。论中以中医阴阳学说为主线,比较人体阳气盛衰与痧毒强弱,结合脏腑辨证的观点详论痧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内容丰富、论理清晰。《痧症或问》收载寇兰皋
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是指月经初潮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二特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并伴有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升高,而雌激素降低的综合征.西医通常采用激素治疗,但远期疗效差且副作用明显,而针灸以补肾为基础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优势明显,但是目前关于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分型选穴标准未得到统一,因此,本文收集近十年针灸
什么是中医领域的“蝴蝶效应”。人体毫无疑问是一个混沌系统,他的运行应该符合混沌理论,因此治病需要找准关键的初始条件。这个要点是什么?个人认为是病“机”。找到治疗中的初始条件,让药物作为新的初始值代人体内,符合体内自然疗能,并且放大其效应,这就是中医临床治疗的“蝴蝶效应”。中医病机之说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但长期以来的高等中医药学教材中病机的“机”字,其义为机理、机制、规律一类,并
张树荺所论时证系指夏秋之际流行的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疾病,古称霍乱,实为寒湿霍乱,由于当下医者面对此证常无办法而乱投方药,而贻害患者,因此深入研究张仲景、陈念祖及吴瑭之说,同时参以数年临证所得,俾临证者仓促而无所失,垂危者亦可以回生。其临证实遵循泄痢霍乱,临证当辨,泄痢之治,宜分寒热的原则。张树药先生为了提高同道的医学水平及临证应急之需,将自己数十年手录灵验医方,汇集整理成册,名曰《经验良方
洪天锡,字吉人,号尚友山人,清代天津名医,生卒年代不详.著《补注瘟疫论》一书。在理论方面,他十分推崇明代瘟疫病学家吴有性的学术主张。洪天锡先生看到风寒暑热伤人,皆有中、伤之别,认为瘟疫病也有相似的规律。所谓中疫,指正气不足,疫邪直接深入脏腑,病情深重。所谓伤疫,指正气充足,疫邪藏伏在膜原,病情相对轻浅。他又引用喻昌、周扬俊、张璐、万密斋诸多名医的经验作为证据,明确提出:“以直入脏者为中疫,则以伏于
高思敬一生精研医学。在临证中对各种外科急危重证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对于脑疽、流注、疔毒走黄等症多获奇效。凭借闲暇之机,奋笔著述,将平生临证的经验体会纂编为书,名曰《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名为“十种”,实际收录医书7种。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专著《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l卷、《外科问答》l卷、《逆证汇录》1卷,脏腑运气学专著《五脏六腑图说》l卷、《六气感证》l卷和《运气指掌》1卷。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