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中的民族地区公共精神认同培育

来源 :中国民族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精神是人"类"意识的伦理表征、政治规范和价值标准,是基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和公共生活扩大的需要.社会转型中的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公共生活的扩大以及个体的优化发展迫切需要培育公共精神.政府在公共精神培育中起着主导责任:培育公共领域,让公共精神成为行动者的自觉认同;突出国民、公民、市民、村民等同质身份文化;宣传以地域为命名单位的文化特色.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东干族的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民间习俗与宁夏泾源县回族相同处.结果表明中亚东干人在138年前,吃的是华夏大地的五谷,喝的是渭河清水。由于清政府腐败,对外软弱,对内高压,歧视压迫少数民族,导致民族内战,逼迫陕回家破人亡,迁徙国外。但陕回从来没有忘记祖国,在他们内部至今不认可“东干族”这个名称,只认可自己是回族。他们至今保留着100多年前中国陕回民族习俗传统,乡音未改,情愫依旧,有
本文通过对云南石林锦苑花卉产业园内打工的月湖村彝族雇工的调查,了解到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花卉公司的现代化管理制度间存在不少冲突.作为就地就业的雇工,这些冲突显得更为突出.企业与雇工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去进行调和,以实现适应,但双方都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变和互相适应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雇工们的地位相对弱势,通过一种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眼光审视,有利于缓和主雇之间的冲突。农民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也期望获得一定
本文在分析了闽籍华侨在海外的重要影响力的基础上,指出了闽籍华商侨助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积极作用,并建议广泛宣传国家政策,充分发挥社团作用,搭建拓展沟通平台,注重侨领社会影响,整合华侨组织资源,调动各方社会力量。
本文首先回顾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简单介绍当前民族团结教育政策实践的现状;其次从经济发展阶段下文化现象的趋同性出发,对比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在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所发生的关于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事象,试图找出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借鉴:最后,从民族团结教育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出发,尝试展望"一带一路"战略为民族团结教育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开眼看世界”思想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痛定思痛”的情况下产生的。该思想成为后来许多先进人士挽救中国、抵抗外侵而寻求真理的思想指南,而且对和清朝一样面临严重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朝鲜等东亚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朝鲜开化思想起了重大促进作用。,朝鲜进步人士开始批判封建弊政,主张维新改革。同时朝鲜进步人士开始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加强海防,以求富国强兵。以加强海防为目的,朝鲜陆续制造了水雷炮、火轮船。
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盟誓是以神灵崇拜神秘性和仪式规程严肃性为特征的一种宗教活动.教育通过文化传承、选择、创新这一机制,促使人形成彻底自由的个性的社会活动.盟誓文化本体具有教育性价值,盟誓可以是教育实践的一种形式.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传统盟誓文化教育性能的形式、内涵在批判的基础上转化为现代盟誓文化教育的主体性、时代性.构建理性的现代盟誓文化教育的人民性能.让每一个滇西边境山区人民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
本文试图通过参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操作指南》的编制,以及对前期试点的50个项目的评估验收等工作,全面深入地分析使用影像方式对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传承人有实践能力,但由于没有实践场合、道具、原料等无法实践。出现此种情况,应由实施单位出面和项目保护单位协调解决。传承人由于年龄和健康原
賨作为藏彝走廊地区一种跨区域的族群共享流行于大理邓川坝白、回、汉等族群,伴随历史变迁,打賨现今主要成为当地回族民间融资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邓川坝"打賨"不仅是简单的民间货币信贷,还与经济传统、族群关系及族际互动相关联.运用经济人类学整合理论视角分析这一区域"打賨"历史变迁过程中所呈现的内容与特征,进而诠释区域内族群的经济诉求与文化实践.打賨呈现的资金族际流动及经济共同体形成使得处于同一区域下的不同
在国家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的背景下,来自雪域高原上的藏医药迅速进入北京等内地城市,推动了北京地区藏医药医疗实践和产业化运作.本文在分析北京地区藏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建立藏医药推广机制,开拓医药市场潜力。发挥北京人才科技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发挥相关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BOP),创新服务产品,形成“一个主体、两个重点、一个基础”的发展模式,即以“北京藏医院为一个医
自然崇拜不但是一种宗教现象,更是一种当地人开展资源管理的传统知识.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德昂族崇拜自然,敬畏自然.该民族通过自然崇拜有序地调适着自己对区域资源的认知与实践,传承着其资源管理的传统文化机制,这份传统知识不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还有助于思考资源管理地方性知识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