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箔厚度对爆炸箔起爆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2018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j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炸箔是爆炸箔起爆器的核心部件,爆炸箔的尺寸参数对爆炸箔起爆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铜箔厚度对提高起爆器的能量利用率、降低发火能量有直接作用.本文采用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铜箔厚度对爆炸箔起爆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爆炸箔桥区尺寸为0.3 mm×0.3 mm时,铜箔厚度为3 μm的爆炸箔的电爆性能最好,能量利用率最高,在发火电压为1.5 kV时,能量利用率高达72.33%,相对应的飞片速度最大.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的转扳-延迟分离涡模拟BC-DDES方法具备模拟转扳-分离流动的能力,而且形式比较简单。简要介绍了B-C转扳模型,并在课题组内部软件平台上实现。根据零压力梯度平板的实验值对B-C转扳模型中的经验关联进行了标定。标定后的转扳模型可以提供更为合理的转扳位置预测结果。
等温与等热通量竖直壁面诱导的自然对流两类广泛研究的自然对流系统.但对于真实壁面,壁面热通量往往依赖于局部的温差,称为对流加热边界条件.2009年Aziz[1]最早研究了对流加热水平壁面上的强迫对流与传热,指出当对流换热系数正比于x-1/2时流动与传热存在相似解.
该论文采用大涡模拟仿真了超声速横向气流中液体震荡射流的一次破碎过程。在此两相流数值仿真中,通过祸合的Level Set/VOF(CLSVOt)界面跟踪方法直接求解液气相界面。
在水母推进、昆虫悬停扑翼等的尾迹中,存在多涡系相互作用的流动结构,生物可以利用多涡的相互作用实现推进力以及能量的捕获。本文基于生物推进的尾迹流场结构进行简化,实验研究多个由活塞圆柱装置推出的具有相同生长时间的同轴同转向涡环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物推进中的多涡系相互作用机理。
涡环是一种最基本的流动结构,其生长演化过程蕴含着多种非定常机理,包括流体输运、虚拟质量效应以及涡环夹止机制。但是受限于传统欧拉分析方法,无法精确地给出涡环精确的边界,进而无法定量化地流体输运机制以及涡环虚拟质量系数。
热毛细流动问题是微重力流体物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作为一种典型的热毛细流动体系,我们在实践十号卫星上开展了环形液池热毛细对流的实验研究。通过仔细分析红外热像仪的测量结果,首次全面研究了热毛细对流自由面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及其流动失稳规律,重点探讨体积效应问题。
本研究旨在解决现有压敏漆PSP在100℃以上失效的瓶颈问题,发展一种适用于100-500℃范围的高温PSP测量技术。该技术基于新发现的一种由氧空位诱发的氧猝灭效应,即材料中的氧空位对磷光起增强作用,导致磷光光强和寿命与氧浓度(表面压力)呈反比关系(见下图)。
湍流边界层涡结构的产生、发展和破碎等机理十分复杂,目前主要采用DNS等数值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的需要,提出了具有拉格朗日性质的运动单帧长曝光图像法
液体燃料垂直喷入超声速气流中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喷注方案的最基本形式,液体射流的喷注与破碎过程涉及复杂的可压缩气液两相流问题,仿真研究难度较大,本文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纹影方法对射流前分离区结构、弓形激波结构进行连续捕捉,“看清”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的流场结构(包括气体流场结构和液体流场结构),深入研究流场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振荡分布特性,特别针对弓形激波起始位置、弓形激波脱体距离、弓形激波角度
等离子体激励器以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激励频带宽等技术优势,已成为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和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其仍存在放电区域小、激励强度低、控制方向维度单一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