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现场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处理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为了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需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都是加固软土的有效方法,但真空预压尚未在上海地区得到大面积应用.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验证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并证明了真空预压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值得在上海地区的地基处理工程中加以推广.
其他文献
以某在建特大悬索桥为例,进行锚碇混凝土与基岩胶结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阐述了现场直剪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根据试验结果,绘制锚碇混凝土与基岩胶结面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和法向应力-剪切应力关系曲线,获得某在建特大悬索桥锚碇混凝土与基岩胶结面的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为该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地铁车站T型扩建会引起既有地下结构产生变形乃至破坏.采用考虑土层-基坑围护结构-水平支撑体系-既有车站结构共同作用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地铁车站T型扩建工程中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既有车站的纵向产生不对称上抬挠曲变形,结构整体呈不对称弯曲和刚体转动耦合变形规律.现场监测表明: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最大上抬值为7.9mm,最大沉降值不到1mm;既有地铁车站的变形特性与数值分
研究注浆参数中的注浆量及注浆层凝结强度对地铁动荷载作用下软土隧道沉降的影响,将注浆量的大小概化为注浆层厚度,将浆液的凝固强度量化为其注浆层的弹性模量,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模分析了隧道在相同的弹性模量、不同的注浆层厚度以及相同的注浆层厚度、不同的弹性模量时,软土隧道在地铁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的沉降随着注浆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基础的设计计算中,确定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十分重要.对于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的研究,是从1857年的Rankine开始的.随后,Prandtl,Reissner,Terzaghi,Meyerhof,Hansen以及Vesic也对于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许多国内外学者针对此问题都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得到相对精确的理论计算公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通过对传统地基极限承载力的
随着我国西北黄土地区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针对超高层建筑荷载大、沉降控制要求高的特点,常见的中长桩已不能满足其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要求,桩长超过50m的超长灌注桩应运而生.本文针对西北黄土地区的3根超长灌注桩,从承载力性状、桩身荷载传递机理进行阐述,为以后在西北黄土地区超长灌注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软土地区大面积堆土体上建造别墅、公寓等建筑物,会面临桩基负摩擦力、堆土体与建筑物之间的差异沉降、桩基承受水平力等工程难题.以宜兴某堆土工程为实例,详细介绍堆土作用下建筑物桩基的设计及防护措施,供同行参考.
风力发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风电建设的高潮.由于风电场造价高昂,大多数风电场均入不敷出,造成目前风电发展受到重重阻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发展了很多新型技术,梁板式风电基础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目前对具有桩基的风机梁板式基础的研究非常有限,无论是其承载特性还是受力机理均不明确,造成目前设计方法较为落后与保守,导致极大的浪费.本文基于国华国华射阳(农牧公
旋挖钻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桩基础施工机械,具有成孔速度快、环境污染少、操作简单灵活及适用性强等优点,在房屋建筑、市政建设及公路铁路建设等基础工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旋挖钻机配备全断面牙轮钻头进行硬质基岩的钻进,通过特制的气接头,使空压机与旋挖钻机动力头进行有效连接,保证了静-动转化过程中压缩气体的可靠输送.钻头内设置气水混合室,产生气水混合物将钻渣及时携带到储渣筒,实现了钻挖钻进局部气举反循环
通过对通州半壁店(旧村改造)居住及配套项目(B区)的基坑土钉支护工程的土钉拉力进行现场测试和分析,并对土钉进行抗拔实验.依据现行规范计算所得与实测值进行对比,拟进一步揭示土钉支护工程作用机理,为土钉墙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探讨了现行计算方法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工程实践表明:土钉实际受力远小于设计内力,设计土钉杆体抗拉强度远大于实测土钉钢筋内力.
本文以某4层教学楼地基基础加固为背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托换独立基础加固方案.托换方案包括对单个基础加固托换和对多个基础整体加固后实施托换.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算了桩基承台承载能力.通过分析开孔率与附加沉降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挖孔施工可行性.该方法受力模型明确,解决了人工填土地基基础加固的问题,具有一定工程实际意义,为同类工程提供一种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