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锡板多次印涂烘烤后附着力不良的试验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常规CDC钝化处理的镀锡板随着印涂烘烤次数的增加,附着力下降明显,严重时导致漆膜的大面积剥落.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设计大生产试验,经分析表明钝化膜中存在的SnO是导致附着力不良的关键因素,而提高镀锡板多次烘烤后附着力的关键在于使钝化膜中预先生成超过一定量的SnO2.
其他文献
通过对武钢CSP剖析以及隔热层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分析,对炉辊破损形式和破损机理进行了研究,从炉辊隔热层结构和材料两方面指出了导致炉辊破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武钢CSP加热炉进行了应用,有效缓解了炉辊破损状况,炉辊平均使用寿命由5个月延长至12个月,不仅降低了炉辊消耗和水冷热损失,还减缓了耐热辊环烧损和结瘤状况,有效减少了辊环划伤引起的表面缺陷。
以宝钢不锈钢事业部CPL酸洗生产线为背景,介绍了酸浓度的检测原理、计算和控制方法,分析了此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并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践证明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酸浓度的控制精度。
对3炉Si、Mn质量分数不同但其他成分相近的试验钢,在同等热轧、冷轧、连退工艺下生产的成品进行组织、性能检测对比分析,并且引入合金元素Mneq变化对临界冷却速率即奥氏体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质量分数是影响冷试验钢组织性能的主要因素,Mn质量分数为1.21%时,出现双相组织,马氏体比率为8% ~10%,屈强比为0.63;Mn质量分数为1.79%时,马氏体比率为17%~20%,屈强比为0.58;
选取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热轧Ti+ Nb+ P-IF钢板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冷轧压下率为影响因素,采用金相组织观察、TEM分析等手段,得出不同冷轧压下率下对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热轧Ti+ Nb+ P-IF钢再结晶组织、第二相粒子、退火亚结构的影响规律。
分析了盐酸喷雾焙烧再生技术的工艺流程、盐酸再生及氧化铁粉的除硅过程,通过运用盐酸喷雾焙烧技术,在生成再生酸的同时生成高纯度的氧化铁粉,三废排放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除硅系统采用化学反应药剂沉淀除硅工艺,有效降低了氧化铁粉中的杂质成份的含量,氧化铁粉可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涂料、陶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冷轧板表面缺陷是影响成材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经过长期检测与分析,表面夹杂物引起的表面缺陷占50%。通过对冷轧板表面夹杂物成分和铸坯中夹杂物的尺寸与数量的分析,找到了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
邯钢在生产DC03薄板(0.7 mm厚)时,有部分冷轧钢带在罩式退火后发生了边部隆起的现象,经开卷后,隆起部位形成边浪.为揭示冷轧卷边部隆起的原因,用X射线检测了隆起部位表面、距表面1/2处、以及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针对存在的残余应力,提出了改善热轧板形,优化凸度等措施,消除了边部隆起缺陷,取得了良好效果.
攀钢冷轧厂1#连退线是在采用改良森吉米尔法的镀锌机组基础上改造的。改造后的退火炉为确保工艺需要,在GJS段新增了一台冷却风机,但由于冷却系统在设计上的先天不足,使设备投用受到较大限制,大大制约了正常生产。重点阐述了设备升级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设备升级改造后,为满足工艺要求的改进思路及措施。
针对本钢合金化热镀锌板产生的亮点缺陷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亮点缺陷部位的表面和截面进行了微观观察和元素定性分析,探讨了亮点缺陷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措施。结果表明,亮点缺陷易发生在热镀锌机组合金化炉及光整部位,由于工作辊面黏附了锌渣,或光整辊研磨颗粒等点状物质,引起带钢相应部位的凹坑,经过光整后合金化镀锌板产生了亮点。通过调整设备及工艺控制可使此亮点缺陷得以成功消除,从而提高合金化热镀锌板的
概述了宝钢冷轧1550热镀锌机组出口带钢缺陷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信号和软件处理方式,并结合该系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总结了其在参数设定、缺陷分类、检测性能等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