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3—6岁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语言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建议。这为教师开展幼儿阅读教育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一、目标的确定——阅读教育活动核心价值的把握
在《指南》“阅读和书写准备”中,明确了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指南》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更为具体的阅读活动年龄段发展目标。
在学习、理解年龄段发展目标后,绘本作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图画书之一,教师也在认真地研究绘本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帮助。教师在认真阅读《啊哈,好大的胡萝卜》图画书后,结合班级幼儿的“角色区”,从知识能力、学习策略、社会情感方面制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1.阅读电子书,尝试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小兔种大萝卜的过程;2.能根据画面的线索,通过排序、猜测,结合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图书的理解;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关爱,愿意和植物做朋友。而无字绘本《春》《夏》《秋》《冬》,通过同一场景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使幼儿细心观察出季节的特征以及季节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再结合教室内主题板的创设,孩子们可以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设计和布置教室内在主题板,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
二、呈现的形式——阅读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新探索
图画书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底还是环衬都是图画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指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幼儿忽视的小细节,也只有读懂了这些细节,幼儿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一)完整呈现的阅读——“小书”自由阅读和“大书”集体阅读
1.借助“小书”自由阅读。采用人手一本“小书”这种呈现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师一般在幼儿看完后,会用“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看哪一页”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之后教师据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阅读。
2.借助“大书”与教师同步阅读。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对阅读材料获得初步的、整体的印象。教师通过在集体阅读中适宜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部分呈现的阅读——借助电子书有重点地阅读
一般来说,中长篇绘本作品的故事情节往往有鲜明的矛盾冲突,且前半部分内容常常是后半部分内容发展的重要线索。对于这样的作品,幼儿完整阅读时往往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完整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帮助幼儿有重点地阅读。
三、学习的策略——实现阅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体以稚嫩但丰富多彩的心灵与神奇奥妙的图画书进行互动或碰撞的复杂过程。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不仅要“看”(观察)、要“想”(想象)、要“琢磨”(探究)、要弄个“水落石出”(理解),而且表现出了十分复杂多变的情绪情感。他们或高兴或悲伤,或喜悦或忧愁,一会儿情不自禁地比比划划,手舞足蹈,喜笑颜开;一会儿又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甚至掉下伤心的眼泪……
虽然幼儿是阅读的主体,但仍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图画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徜徉着、遨游着、观察着、思考着、探索着、猜测着、成长着、发展着……
(一)经验迁移策略——联想生活经验理解图画内容
《指南》中强调阅读活动要“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图画书阅读过程既是幼儿与图画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帮助幼儿阅读的支架。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启发幼儿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背景、情感态度等理解图画书。
(二)预期猜想策略——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想象故事发展
《指南》中强调“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图画书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想象的火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美丽的平台,又对幼儿的想象提出了挑战。幼儿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循着文本和图画所提供的信息不断提高有意想象、大胆构建故事的过程。
当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差异,想象是一个逐渐丰富完整的过程。例如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就画面上的内容展开想象,一般停留在“画面上有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到了大班,幼儿则能想到画面不能表现的内容,开始想象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三)精细加工策略——观察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指南》对于大班幼儿阅读提出的目标是“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图画书中很多有创意画面给人的感觉妙不可言,幼儿一拿到图画书之后,首先抓住他们眼球的是美妙的图画、色调、形象。为此,教师应抓住幼儿对图画的关注,引导幼儿从画面和细节入手,观察角色表情、画面色彩及背景等多种线索,建立细节之间的联系,从中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1.观察是幼儿阅读的支架——善于发现细节
一本图画书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如何进入这个世界的大门,要靠幼儿的眼睛、耳朵和观察,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就是给予幼儿进入阅读世界大门的钥匙。因此,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幼儿关注美文中的诗化语言,让幼儿配上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讲述画面,以实现《指南》中强调的“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的目标。
2.理解是幼儿阅读的目标——多种形式表现
理解是思维的过程,幼儿对于图画书的理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南》中强调“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即是通过多元的形式给予幼儿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一个故事《换叫声》,指的是小鸡想和其他小动物换叫声,最后因为换叫声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小班时,孩子们会模仿小鸡,和小动物换叫声。中班时,老师同时依托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换名字,从两个小朋友换到三个小朋友,甚至四个小朋友,极大地把目标延伸、扩大,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
一是动作表演——理解抽象词汇。二是绘画交流——表达情感体验。图画书中往往都会蕴含一个道理或者一个美好的情感等待幼儿去发现和体会,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运用他们擅长的表达方式,即写画的方法表达情感体验,这也符合《指南》中提出的“鼓励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要求。
“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要善于研究幼儿、研究图书、研究方法,和幼儿共同构建学习的支架,让阅读成为促进幼儿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带给他们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教科局)
一、目标的确定——阅读教育活动核心价值的把握
在《指南》“阅读和书写准备”中,明确了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指南》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更为具体的阅读活动年龄段发展目标。
在学习、理解年龄段发展目标后,绘本作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图画书之一,教师也在认真地研究绘本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帮助。教师在认真阅读《啊哈,好大的胡萝卜》图画书后,结合班级幼儿的“角色区”,从知识能力、学习策略、社会情感方面制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1.阅读电子书,尝试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小兔种大萝卜的过程;2.能根据画面的线索,通过排序、猜测,结合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图书的理解;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关爱,愿意和植物做朋友。而无字绘本《春》《夏》《秋》《冬》,通过同一场景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使幼儿细心观察出季节的特征以及季节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再结合教室内主题板的创设,孩子们可以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设计和布置教室内在主题板,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
二、呈现的形式——阅读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新探索
图画书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底还是环衬都是图画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指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幼儿忽视的小细节,也只有读懂了这些细节,幼儿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一)完整呈现的阅读——“小书”自由阅读和“大书”集体阅读
1.借助“小书”自由阅读。采用人手一本“小书”这种呈现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师一般在幼儿看完后,会用“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看哪一页”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之后教师据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阅读。
2.借助“大书”与教师同步阅读。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对阅读材料获得初步的、整体的印象。教师通过在集体阅读中适宜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部分呈现的阅读——借助电子书有重点地阅读
一般来说,中长篇绘本作品的故事情节往往有鲜明的矛盾冲突,且前半部分内容常常是后半部分内容发展的重要线索。对于这样的作品,幼儿完整阅读时往往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完整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帮助幼儿有重点地阅读。
三、学习的策略——实现阅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体以稚嫩但丰富多彩的心灵与神奇奥妙的图画书进行互动或碰撞的复杂过程。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不仅要“看”(观察)、要“想”(想象)、要“琢磨”(探究)、要弄个“水落石出”(理解),而且表现出了十分复杂多变的情绪情感。他们或高兴或悲伤,或喜悦或忧愁,一会儿情不自禁地比比划划,手舞足蹈,喜笑颜开;一会儿又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甚至掉下伤心的眼泪……
虽然幼儿是阅读的主体,但仍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图画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徜徉着、遨游着、观察着、思考着、探索着、猜测着、成长着、发展着……
(一)经验迁移策略——联想生活经验理解图画内容
《指南》中强调阅读活动要“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图画书阅读过程既是幼儿与图画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帮助幼儿阅读的支架。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启发幼儿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背景、情感态度等理解图画书。
(二)预期猜想策略——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想象故事发展
《指南》中强调“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图画书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想象的火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美丽的平台,又对幼儿的想象提出了挑战。幼儿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循着文本和图画所提供的信息不断提高有意想象、大胆构建故事的过程。
当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差异,想象是一个逐渐丰富完整的过程。例如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就画面上的内容展开想象,一般停留在“画面上有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到了大班,幼儿则能想到画面不能表现的内容,开始想象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三)精细加工策略——观察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指南》对于大班幼儿阅读提出的目标是“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图画书中很多有创意画面给人的感觉妙不可言,幼儿一拿到图画书之后,首先抓住他们眼球的是美妙的图画、色调、形象。为此,教师应抓住幼儿对图画的关注,引导幼儿从画面和细节入手,观察角色表情、画面色彩及背景等多种线索,建立细节之间的联系,从中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1.观察是幼儿阅读的支架——善于发现细节
一本图画书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如何进入这个世界的大门,要靠幼儿的眼睛、耳朵和观察,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就是给予幼儿进入阅读世界大门的钥匙。因此,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幼儿关注美文中的诗化语言,让幼儿配上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讲述画面,以实现《指南》中强调的“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的目标。
2.理解是幼儿阅读的目标——多种形式表现
理解是思维的过程,幼儿对于图画书的理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南》中强调“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即是通过多元的形式给予幼儿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一个故事《换叫声》,指的是小鸡想和其他小动物换叫声,最后因为换叫声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小班时,孩子们会模仿小鸡,和小动物换叫声。中班时,老师同时依托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换名字,从两个小朋友换到三个小朋友,甚至四个小朋友,极大地把目标延伸、扩大,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
一是动作表演——理解抽象词汇。二是绘画交流——表达情感体验。图画书中往往都会蕴含一个道理或者一个美好的情感等待幼儿去发现和体会,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运用他们擅长的表达方式,即写画的方法表达情感体验,这也符合《指南》中提出的“鼓励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要求。
“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要善于研究幼儿、研究图书、研究方法,和幼儿共同构建学习的支架,让阅读成为促进幼儿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带给他们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教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