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图书作为延续至今的传播方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与图书结合,让科学插上翅膀飞到广大的受众手中,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科普图书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科普图书进行定义,梳理科普图书发展的现状,探讨科普图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科普图书创作模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作为延续至今的传播方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与图书结合,让科学插上翅膀飞到广大的受众手中,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科普图书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科普图书进行定义,梳理科普图书发展的现状,探讨科普图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科普图书创作模式.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快速进步而涌现出大量的新兴媒体,迅速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人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重要的传播渠道,在科普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中微博科普教育的特点进行讨论,并对微博科普教育
科普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它通过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而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教育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给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本文从科技馆开展科普创作的展示形式出发,对科技馆在开展科普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科技馆现有科普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科普创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变化,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这个以受众为核心的时代,微博的碎片化、“微内容”对受众产生不同程度的满足,同时也产生了对信息的过度消费.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得出受众对微博的使用动机和需求获得的满足程度,考察大众传播给受众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微博的使用进行研究,对微博中存在的现象进一步研究,认清微博产生认知或需求满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对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探讨,对此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已迈出了第一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的实践情况—改革从课堂教学突破,《北京教育》也做了专题报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思路、举措,要加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很长,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实践将面临解决我国教育新思路、科教机制新问题、科教方法探索和实践
普通中学科技教育兼有科学普及和学术教育的任务,校内外科技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推进中学科技教育任务的落实.科技活动是促进普通中学校内外科技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能够通过教育目的互补、教育内容呼应、教育方式配合、学习评价综合等方式促进校内外科技教育的结合并提高教育质量.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创客教育被提到了一个教育的高地.深圳市盐田区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以STEM教育、创客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为代表的创新教育形式来构建科创教育体系.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我们发现,积极引进优质的科普资源可以更好地辅助科创教
小学是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爱因斯坦说:“神圣的好奇心是一棵非常脆弱的嫩苗,很容易被扼杀掉.科学家是什么人?他们是幸存者.”小学要把科学普及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科普要做到面向全体、形式多样、重视过程、寓教于乐.
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方面,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引导学生阅读与科技相关的书籍及名人传记,对发明创造有一些感性认识,了解科学家们治学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中接受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二是抓住课堂,认真观察每一次的演示实验,让孩子动手参与教具的拼装、演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三是宣传学生的科技竞赛成果及其成功经验,这是青少年推动创新发展
诺贝尔奖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最重要的奖项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的诺贝尔奖文献的梳理,对于中国难出诺贝尔奖得主分析,从中获得中国大学教育的启示,以期为科学传播决策的制订提供新的思路.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作为选拔性考试脱颖而出的人才,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希望所在。大学科普教育不仅起点高,而且还能将科学普及的效果达到最大。大学作为我国的科研中心之一,还应当是科技
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四大工程,为科普资源全民化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科普教育资源大众化提供了可能,科普教育资源全民共享趋势愈来愈明显,已成为时代潮流.目前,针对老年受众的科普教育资源传播仍然存在内容深度挖掘不够、科普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城乡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在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