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基础,以利益不一致性所带来的货币政策可信性为核心,运用博弈方法构建了一个内含中间汇率制度的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中间汇率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汇率制度两极化现象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并运用162个国家的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一系列的主要结论、重要启示和政策含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基础,以利益不一致性所带来的货币政策可信性为核心,运用博弈方法构建了一个内含中间汇率制度的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中间汇率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汇率制度两极化现象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并运用162个国家的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一系列的主要结论、重要启示和政策含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收集我国询价制度参与各方的估值、报价和申购量等一手资料,对2009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后的询价制度进行了系统性梳理,详细地分析了承销商和询价机构的行为特征.结合这些行为特征,本文还对“三高”现象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尽管询价制度的缺陷使得承销商利用询价机构报价区间上端的噪音值抬高了新股的最终发行价格,但是询价机构报价水平相对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偏高才是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的主要原因;在当前行业平
我国企业债务融资是决定向银行贷款还是发行企业债券?其选择到底受何种因素影响,是企业自身特性决定、还是适应债务契约治理机制的需要,抑或是受制于我国现实的法律等外部制度和金融管制?本文从企业特征、债务契约属性、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管制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了企业债务工具的选择,解释了我国企业债务融资选择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环境.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的管制强弱造成地方政府对企业债务选择的干预
为了研究高层管理者对董事会的影响力与其激励薪酬设计的关系,本文对高管操纵薪酬设计的行为进行了理论建模,得出的结论是:高管对董事会的影响力越大,高管的薪酬对事后表现更好的业绩指标具有越高的敏感性,并且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越高,企业业绩的波动性越小,高管通过影响力获得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大.以1998年至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支持了上述结论.本文为高管谋取权力薪酬的行为提供了
开拓国际市场,有三个是我们寻找的目标:市场机会、种子资源和生物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在具体实施步骤上,要先做市场调研,详细了解该国政府保护政策、合作环境、棉花产量、利润率等情况,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决策,确定合作模式。
民营企业以其独立市场地位、清晰的私有产权主体而被认为是面临硬预算约束.近年来,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民营企业构建政治关系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政治关系作为一种市场替代机制,可以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税收优惠、市场势力等诸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民营企业的预算约束.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民营企业预算约束和过度投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特征及对公司业绩和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权较分散和业绩较差的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争夺;资产规模较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发生的控制权争夺更容易成功.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认为控制权争夺行为对于公司具有正面的影响,其中争夺是否成功和争夺是否来自内部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而无论从争夺期间的短期还是从争夺结束后的长期来看,通过举牌发起争夺均会对公司
转型经济企业大股东往往并不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故经理人身份认同对于中国公司价值存在独特而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博弈模型,探讨了经理人身份认同激励、薪酬激励与公司价值间的理论联系;接着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在区分政治身份认同与非政治身份认同的基础上,设计经理人身份认同指标,证明了理论命题.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经理人身份认同主要体现为政治身份认同.身份认同与薪酬激
本文研究了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权益资本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的确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第二,针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研究发现相较于民营企业而言,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于国有企业在权益资本成本上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第三,按照基金交易的换手率将基金分为长期与短期投资者,发现长期投资者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要更为明显.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监督公司的治理行为以及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国部门异质性的新凯恩模型来研究货币联盟的最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本文中不仅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是合作的,而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合作的.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在一个多部门的开放经济体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权衡关系,有效配置不能实现;最优的货币政策应该保持预期通货膨胀为0;临时外生冲击对税收、产出、及政府债务产生永久影响.
公司治理机制有强制性和自主性之分,其目的均为降低企业的代理冲突,但自主性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有待验证的问题.我国新的强调赋予公司更多自主权的《公司法》的修订实施为该问题研究提供了契机.本文以2006-2008年的沪深股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章程中董事会投资权限的设置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性的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具体而言,降低公司董事会的投资权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