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代最重要的两部《论语》注本是郑玄的《论语注》与何晏的《论语集解》.隋唐以前,南学崇何,北学尊郑,正如《隋书·经籍志》所云:"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此段话概括了南北分立时代《论语》学在地域上的划分以及郑、何两注本重要性的升降.唐承隋制,郑、何并行,虽然都是官方承认的注本,但《郑注》最终被《集解》取代,于唐末五代散佚,而据传世文献的辑佚,难窥《郑注》原貌一
【出 处】
:
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暨旅顺博物馆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最重要的两部《论语》注本是郑玄的《论语注》与何晏的《论语集解》.隋唐以前,南学崇何,北学尊郑,正如《隋书·经籍志》所云:"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此段话概括了南北分立时代《论语》学在地域上的划分以及郑、何两注本重要性的升降.唐承隋制,郑、何并行,虽然都是官方承认的注本,但《郑注》最终被《集解》取代,于唐末五代散佚,而据传世文献的辑佚,难窥《郑注》原貌一二.本文就此对相关《郑注》写本进行复原研究,兼论《郑注》散佚的历史背景,祈教方家。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描述了天津"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制作的"钟馗嫁妹"彩塑组中"挑担小鬼"的保护修复过程.彩塑"挑担小鬼"本体有多处断裂、残缺、裂纹和彩绘层脱落等病害,修复保护过程主要包括清理、加固、黏接和补配等步骤.经保护修复后的彩塑"挑担小鬼"基本恢复了原貌,且能满足展览展出要求.由于彩塑泥人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光辐射敏感,因此,要加强泥人保存环境的监控和日常保养,以期最大限度延长彩塑文物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了多套包含安徽题材的邮品.其中一些反映了1949年以后,安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邮品记录了安徽从建国初期至今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有历史意义,又富有艺术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作为展现不同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情的地方博物馆,随着时代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曾进行过一次改陈或在21世纪初新建的各大地方博物馆基本历史陈列,在十几年间的时代发展浪潮下,面临着再一次的改陈任务.而在目前的地方博物馆发展趋势下,其改陈策略除了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外,突出主题性叙事架构以及深化民众生活的阐释成为改陈的重点.本文以湖州博物馆2016年新改陈的"吴兴赋"基本陈列为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从自身资源出发,适应社会发展和观众需要,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围绕特定主题组织而成的展览形式.主题的选择对临时展览的意图传达和效果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7年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中国博物馆临时展览选题创作思路进行回顾与分析,进而总结出中国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选题趋向.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临时展览选题与中国博物馆事业进行展望,指出博物馆应注意选题创作与展品利
近年来,徽州文献的搜集利用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民俗文化、社会生活相关的文书史料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文书为研究者提供了众多具体、生动的原始资料,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认识.天津博物馆现藏有清代道光时期徽州邵氏嫁女所录收支账册一部.该账册不同于以往发现的"嫁妆账",更不同于"婚书"等旧式文约,它完整记录了朱姓与邵姓缔姻的全过程,内容涉及婚姻礼俗、钱财收支、嫁妆清单以及各项程式细则等多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知识传播后,至维新运动时期,博物馆已被晚清先进知识分子视为是兴教育、开民智的重要工具,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由此提出了在中国创设博物馆的主张,但近代博物馆真正被国人移植到国内则是在1900年之后.此一时期,教育近代化成为国家和社会改革的重要议题,而向日本学习则成为实现教育近代化的捷径.在此背景下,严修、罗振玉、陈毅、张謇等东游官绅均对日本的教育制度和博物馆事业给予了重点关注.经由这些东
湖社画会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画家社团之一,其主要活动形式有:定期例会、开展教学、举办(或参与)展览.同时还创办刊物.湖社画会为天津培养了大批美术专门人才.它积极开展中外艺术交流,他们的开放性特征及世界眼光,极大地影响了天津地区的美术发展,画会组织的活动促进了天津与国内其它重要城市以及与世界的艺术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天津文化艺术的传播路径与交流空间,让天津借助北京实现了
旅顺博物馆所藏西域出土文献,以吐鲁番出土为主,也有少量文书出自库车、和田等地.与压倒性的佛教文献相比,公私世俗文书较少,这与大谷文书的情形正相反.于历史研究而言,史料的珍贵与否,取决于史料提供解决历史问题的信息多寡,旅博所藏公私文书数量不多,但史料价值却不容低估.
中村不折《禹域出土墨宝书法源流考》是最早关于吐鲁番出土文献书法研究的专著,系统梳理了书道博物馆所藏西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近一千年的书法墨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吐鲁番出土写本文献和墓志.中村依据纪年文献对其他写本加以推断,并为之断代,还就汉唐之间书法、书体演变问题加以阐述.由于使用了出土文献,此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书法史的内涵,扩展了书法史的研究对象,确立了根据有纪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新疆出土文献为数可观.1923年秋,俄国学者米洛诺夫(Nikolai D.Mironov)初步整理出其中婆罗谜文字残片内容,1961年正式出版于《西域文化研究》第四《中亚古代语文献》.嗣后蒋忠新、辛嶋静志、段晴等学者都有所研究.至于以吐火罗语(即龟兹语与焉耆语)书写的残片,法国东方学者列维(Sylvain Lévi),以及吐火罗语研究在德国的奠基者西格(Emil Sieg)、西格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