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区域鱼类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调查研究

来源 :2018年水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hc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较高的稳定性、显著的生物富集效应及明显的生物毒性,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本文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近几年东海区域4 个省份17 个城市12 种鱼类水产品中19 种PFASs 的残留情况及分布规律,发现PFASs 容易在鱼类水产品中富集,且全氟辛烷磺酸(perflurooctane sulfonates,PFOS)的残留含量最高,分布最广。对PFOS 的残留含量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价,以期为东海区域鱼类水产品的食品安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将马铃薯作为特色优势作物,通过宣传鼓励、政策引导、良种引进繁育、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市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市马铃薯及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2020年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技术需求及主要制约因素,并对2021年生产形势进行分析,以期为马铃薯产业在乌兰察布市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水温(28±2)℃、盐度28 条件下,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盐酸小檗碱(Berberinehydrochloride,BBH)预混剂预混剂按450mg/kg 的剂量口灌实验鱼,用液-质联用法研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预混剂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结果 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红笛鲷血浆中NFLX 和BBH 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
在(20±3)℃水温条件下,按25 mg/kg 恩诺沙星剂量对大黄鱼进行单次药饵投喂和连续5天药饵投喂给药实验,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黄鱼血浆、肌肉和肝脏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含量水平,研究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 表明,单次药饵投喂给药后,恩诺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在血浆、肌肉和肝脏中的达峰时间(Tmax
在23~25 ℃水温条件下,选取体重为(250±10)g 的罗非鱼,分别放入丁香酚溶液浓度为0、10、20、40、60、80、100、120 mg/L 的水体中进行药浴麻醉,记录不同浓度条件下完全麻醉时间和完全复苏时间,绘制麻醉浓度与时间趋势图,确定理想麻醉浓度.根据理想麻醉浓度开展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消除规律实验,将罗非鱼放入丁香酚理想麻醉浓度溶液中完全麻醉后,放入清水中复苏,并在0~18h 间隔
20 世纪30 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及农业发展迅猛,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农田土壤以及养殖环境受污染较严重,抗生素是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抗生素因在临床、养殖中的大量频繁使用,以及其在生物体内代谢较慢的特点,导致其部分残留于动物体以及环境中,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安全、诱导致病菌产生抗性基因,残留抗生素还会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最终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所以,对养殖
为研究麦鲮在孔雀石绿(MG)阳性环境中的富集效应及在其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本实验将初始体重为(2.68±0.51)g 的麦鲮放养于孔雀石绿阳性环境中饲养,次年重新换水后再次放入体长、质量相近的麦鲮进行饲养,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麦鲮肌肉组织中MG 及LMG 的残留量评估麦鲮对MG 阳性环境是否具有富集效应.首次放养过程中,MG 残留量先随时间波动式上升后逐渐下降至160 μg/kg 左右达到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调查了东北三省稻田养殖河蟹体内18 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和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目标危害熵值(THQ)法分别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安全性.在采集的56 份样品中,18 种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单位:mg·kg-1)分别为:Be(0.003)、V(0.212)、Cr(0.108)、Mn(36.9)、Fe(111)、Co(0
通过对常见海水中贝类中含量的测定,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为贝类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常见的贝类中无机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96个样品中无机砷的范围是0.015mg/kg-0.92 mg/kg,缢蛏的无机砷含量较高,其中有5 个缢蛏样品有超过现行残留限量0.5 mg/kg,超标率为5.2%,而贻贝、泥蚶、牡蛎中无机砷含量较低.本研究的结果为海水贝类中无机砷
有毒有害重金属作为一类重要污染物其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特有难降解,脂溶性强等特性,被动物摄入体内后即溶于脂肪中,很难分解排泄出去,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随着重金属摄入量的增加,其在动物体内的浓度会递增,最终通过食物链的转移过程而被人体吸收,毒害到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因此,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对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环境科学研究分析的焦点。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
本研究以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对常见海产品中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调查了浙江沿海34 个品种共598 个海产品样本中无机砷含量,并结合浙江省沿海居民水产品的消费能力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结果 显示:实验中97.95%的海产品均有无机砷检出,全部样品中无机砷含量含量范围为0.0002-0.2809 mg/kg,所有样品中无机砷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值.不同品种海产品无机砷含量存在差异,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