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0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性活跃的中青年组,传播途径主要为非婚性行为。早期潜伏梅毒12例,临床无任何症状,均为配偶确诊梅毒后来院检查被发现。一期梅毒41例,二期梅毒67例,被误诊12例。治疗结束后12个月120例患者RPR转阴103例。结论早期梅毒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减少梅毒漏诊、
【出 处】
:
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0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性活跃的中青年组,传播途径主要为非婚性行为。早期潜伏梅毒12例,临床无任何症状,均为配偶确诊梅毒后来院检查被发现。一期梅毒41例,二期梅毒67例,被误诊12例。治疗结束后12个月120例患者RPR转阴103例。结论早期梅毒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减少梅毒漏诊、误诊的关键。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园林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在对园林的植物进行养护管理时,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修剪技术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园林植物除了具有一定的生态型之外还需要具有观赏性,因此在对植物进行修剪时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且需要重视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以有效推进我国园林科学高效建设工作的开展。
[英]蒂莫西·米切尔著张一哲译定价:68.00元全书理论阐发和细节描绘并重。作者化用海德格尔、福柯和德里达等人的学说,从军队重组、乡村建设、城市规划和学校教育等殖民工程入手,细致呈现了殖民权力渗透埃及社会的内在过程和逻辑,又通过对阿拉伯语读写特点的分析,揭示出语言、意义、权力和秩序的复杂纠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病程长,并可侵犯人体多个系统,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结合临床实际,本文简单介绍在梅毒诊治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引起皮肤性病科医师的注意。
社会形态理论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概念系统和认知框架,使之既超越传统记述式的“食货之学”,又不同于以制度史、部门史为主体的实证化经济史研究。社会形态问题推动社会经济史研究不断拓展和升华,表现为聚焦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以区分社会形态的指标、要素为研究重点,进而延伸至土地制度等现实问题。社会形态理论在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亦得到推进和深化。
甲午战后,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规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七处厘金抵偿部分债款。朝野对此态度各异,清廷、总税务司和督抚之间屡屡对抗又最终妥协。为弥补厘金抵债省份损失,清廷推出拨补方案,却造成拨补虚悬的窘境。抵债省份和承协省份再三呼吁改变拨款无着的困局,但因调整难度大,随后又新增庚子赔款等筹款压力,户部对拨补方案仅作了微调,相关省份只能自行应对困局。清廷固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由政治分歧引发的学术论争。虽然论战各方不同程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研究,但实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分歧。社会史论战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求真与致用并重的学术品格。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促使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旨趣、研究范式、研究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为推动中国史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的: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抽选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4例疑似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CT诊断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4例患者经过术后病理学诊断,19例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为非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有3例患者的细胞生长较为活跃。其中
基于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物性的变化,中国文明的演化可以划分为玉石、青铜、铁器三个阶段。玉石时代大体对应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石礼器的大量使用,意味着政治权力崛起,孕育出国家组织雏形。青铜时代大体对应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和兵器的大量使用,意味着军事权力崛起,更加广泛的区域性王权国家出现。铁器时代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质生产工具的产生和推广,象征着经济权力成为国家社会的主导性力量。秦汉以后,意识形态权力稳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问题驱动教学因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本文主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知识根据其难易程度按照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互学和展学的方式围绕问题链进行学习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锻炼思维技巧,发展和提升综合思维品质与能力。
一九三五年春天,《读书生活》杂志“青年创作”栏目编辑夏征农给作家茅盾寄去了十七篇文学作品,希望茅盾能给出一些建议。这十七篇作品此前都已经在栏目中刊出,文章作者不是职业作家,多数是城市劳工。茅盾此时已发表长篇《子夜》,受到读者青睐。但他尚未见过夏征农,也并不熟悉杂志的作者群。他以《给我未会面朋友的信》为题,回复了夏征农。茅盾从“题材”“人物描写”“情节的展开”等方面评析了这些文字。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