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伴发神经精神障碍,发生率高达50%。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刺激对PD伴发抑郁模型大鼠运动和抑郁症状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6-OHDA模型组(MFB单侧注射),造模第二周开始根据糖水偏好将成模大鼠进一步分为模型对照组、0Hz电针组(只插针,不通电)和100 Hz电针组,并开始电针治疗。在电针后每周末进行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第4周最后一次电针后同时进行旋转行为测试、强迫游泳实验和转棒实验。随后24 h内将大鼠处死,收集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蛋白检测(Western blot和ELISA)以及神经递质检测(HPLC-ECD)。结果 1.成年大鼠在6-OHDA注射一周后表现出明显的运动症状(阿朴吗啡诱导的异常旋转行为明显增多,转棒实验中平衡运动时间减少)和抑郁样行为(旷场实验水平和垂直运动距离明显减少;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增加)。2.100 Hz电针治疗4周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运动症状和抑郁样行为,包括降低异常旋转行为;增加转棒实验中的平衡运动时间;增加旷场实验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距离;增加糖水偏好率;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3.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00Hz电针治疗4周不影响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或纤维的丢失,不增加腹侧中脑TH的表达;HPLC检测结果显示100 Hz电针刺激对患侧纹状体的DA和5—HT以及双侧海马的5—HT、NE和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4.造模5周后模型大鼠腹侧中脑:①双侧BDNF水平明显升高,且患侧升高更明显;②双侧Trk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100 Hz电针组腹侧中脑:①双侧BDNF水平明显下降;②患侧Trk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5.模型组和电针组双侧纹状体的BDNF含量无明显变化。6.造模5周后模型大鼠海马:①患侧BDNF水平较健侧明显降低,患侧/健侧BDNF比例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②双侧Trk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100 Hz电针组海马:①患侧BDNF水平明显升高;②患侧Trk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7.造模5周后模型大鼠血清BDNF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100 Hz电针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高频电针治疗4周可以明显改善6—OHDA模型大鼠的运动症状和抑郁样行为,其潜在机制可能与稳态调节腹侧中脑和海马的BDNF—TrkB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