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睡眠障碍与体质的关系

来源 :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障碍是临床相当常见的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长期睡眠障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目前中医对睡眠障碍的研究颇多,但对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仍意见不一。过多的分型使其在临床上难以把握,导致辨证论治的适用性降低,不利于互相对照,更不利于临床交流。笔者继承前人经验,从中医体质学说有关论述出发,综合阐述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及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从中寻求有相同体质人群发病、传变和转归的特殊规律。这一点对临床诊疗会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随中西结合治疗臁疮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臁疮21例。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结果:治愈26例,占76.2%,好转5例,占23.8%,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赚疮,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讨清脉通络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应用清脉通络汤为主治疗,10天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出现不同变化,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下肢溃疡是以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为临床特征的一种体表疾病。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给出了下肢溃疡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主要是从清创换药、局部理疗、表皮移植、手术治疗为主;中医主要以内治法与外治法结合治疗。最后从西医与中医的角度分别给出了预防措施。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1995年发现的一种前炎症因子,能够促进Thl细胞的增殖,增强Thl免疫应答,诱导Thl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可以刺激T细胞产生TNF-α,而TNF-α和IFN-γ是DVT过程中存在明显变化的促炎症因子。目前尚罕见IL-18在DVT中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报道。故本文对70例DVT患者的IL-18水平进行了检测,并研究其与病情的关系
目的: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表达及其抵当汤的调控作用。方法:170只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根据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DVT大鼠模型,排除各种原因死亡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血栓模型对照组(B组)、穿王消炎片治疗组(C组)、复方丹参片治疗组(D组)和抵当汤治疗组(E组),每组30只,分别于术后1、3、7天取下腔静脉标
目的:观察淤积性皮炎l号联合迈之灵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引起瘙痒的疗效。方法:80例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瘙痒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应用淤积性皮炎l号外洗联合口服迈之灵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口服迈之灵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67.5%。结论:淤积性皮炎l号联合迈之灵治疗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瘙痒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肢体静脉功能障碍性疾病包含多种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和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本文对这两种病的中西医治疗进行了综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以临床辨证论治与溶栓疗法、抗凝疗法和祛纤降粘疗法等相结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的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总原则是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消除瘀血状态,改善组织营养状况,预防和消除并发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南奇饮(自拟)治疗皮肤变应性血管炎近、远期疗效。方法:治疗组,对240例皮肤变应性血管炎采用中草药南奇饮为主,内服。敛疮净、元虎散外敷患处。对照组,80例采用西药雷公藤多甙、654-2、皮质类固醇。二组病例在有感染或疼痛时均给予抗菌消炎、镇静止痛。结果:治疗组,治愈160例占70%,显效62占25%。随访1年复发治疗组为5%,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南奇饮为主治疗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疗
变应性血管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组织病理为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本文通过3例皮肤型变应性血管炎并发网状青斑的临床病例,从中药治疗的角度介绍了皮肤型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威草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食造模。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药物灌胃进行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蒸馏水灌胃。观察不同处理因素对血清TC、FG、LDL-C、HDL-C、apoA-I、apo-B和Lp(a)的影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