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高抗坏血酸(AsA)含量的猕猴桃果实AsA形成和积累机制,以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Actinidia deliciosa cv.Qinmei)为材料,在本实验室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T-PCR技术从果实中进一步克隆获得了参与AsA再生及其合成的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IDHAR)、脱氢抗坏血酸2(DHAR2)和D-甘露糖-3’,5’-表异构酶(GME)部分cDNA及脱氢抗坏血酸1(DHAR1)和L-半乳糖-1-P磷酸酶(GPP)全长cDNA。其中,MDHAR长1019 bp,属于膜结合MDHAR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DHAR1长821bp,包含了63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而DHAR2长542 bp,包含5′端起始密码子ATG,分别与已报道的两种植物胞质DHAR有高度的同源性,为GSH依赖性胞质DHAR;GME长846 bp,与其它植物GME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多在90%以上,为美味猕猴桃GME基冈的部分cDNA序列;GGP为1542 bp,包含了1353 bp的完全开放阅读框,对其编码蛋白结构分析发现,它具有螺旋跨膜区,编码了一个膜结合蛋白。在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单位鲜重果实中的T-AsA和AsA含量在花后迅速增加,在花后30 d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并在花后60 d后至果实成熟基本保持不变。从单个果实中AsA的积累量来看,T-AsA和AsA积累量在花后伴随果实的生长迅速增加,在花后45 d达到最高,之后至果实成熟期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猕猴桃果实中AsA的积累主要发生在花后45 d前的幼果期。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GPP和GDP-L-半乳糖-1-P磷酸化酶(GGP)在转录水平上与果实AsA积累速率的变化模式基本一致,二者可能对果实AsA合成速率及其积累量起调控作用的可能性最大,特别是GPP,而从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L-半乳糖脱氢酶(GalDH)、GDP-D-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MP)和GME转录水平的大幅度下凋晚于AsA积累速率,它们对AsA合成和积累凋控的可能性很小。在AsA再生系统中,MDHAR和DHAR表达量及活性与幼果期AsA的快速积累关系不大。但45 d后高的表达和活性(尤其MDHAR)可能与AsA水平的维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