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新分离呼肠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病理学变化,并揭示其发病机制。方法从SARS患者分离的呼肠病毒BYD1株和SARS-冠状病毒BJF株单独、混合感染Balb/c小鼠,感染途径为腹腔注射,感染剂量为0.5ml/只。实验分组如下:实验1组用为不同稀释度(10-1~10-11)的呼肠病毒;实验2组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组;实验3组为同时接种10-3呼肠病毒和(原液~10-3)SARS-冠状病毒组;实验4组为先接种10-3呼肠病毒,5天后接种不同稀释度冠状病毒;实验5组为先接种不同稀释度冠状病毒,5天后接种10-3呼肠病毒。观察小鼠的临床体征,33天后将动物处死,分别取肺脏、肝脏、肾脏、脾脏、心肌、肠道、小脑、大脑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1组接种的10-3稀释度呼肠病毒小鼠全部出现耸毛现象;实验2组、3组、4组均未显临床体征;实验5组中先接种10-1冠状病毒后接种10-3呼肠病毒的4只小鼠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体重平均减轻31.5%)。组织病理变化上,实验1组高浓度呼肠病毒(10-1~10-5)造成严重的肺泡腔出血、水肿和形成较多的透明膜;低浓度(10-9~10-11)呼肠病毒主要以肺泡腔蛋白渗出和少量透明膜形成为特征。实验2组主要表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肺泡隔渗出增加的肺间隔增宽。实验3组10-1冠状病毒+10-3呼肠病毒、10-2冠状病毒+10-3呼肠病毒组肺泡腔出血、间质性肺炎和少量透明膜形成。实验4组发现低浓度冠状病毒肺泡隔显著增宽,未见透明膜形成;实验5组肺泡腔出血、透明膜形成和肺泡隔增宽主要见于10-1冠状病毒+10-3呼肠病毒的小鼠;10-1冠状病毒与呼肠病毒混合感染,除见到肺泡腔出血外,近1/2肺泡隔明显增宽。肺外器官病理变化上实验1组、实验2组淋巴结、脾脏出现淋巴小结萎缩,心肌纤维出血、水肿;但肝细胞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程度,实验1组比实验2组严重。结论小鼠单独感染10-3呼肠病毒后,肺脏、肝脏和免疫器官主要以渗出、出血、免疫器官萎缩为特征,类似临床SARS患者的早期变化;10-1冠状病毒和10-3呼肠病毒同时感染、10-1冠状病毒和10-3呼肠病毒先后感染,小鼠肺泡腔同时出现肺泡腔出血、水肿和蛋白渗出,也出现肺泡隔Ⅱ型肺泡细胞、成纤维母细胞增殖期,类似临床SARS患者渗出、增生期。试验显示呼肠病毒、冠状病毒可能都是SARS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