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风积地层铁矿物变化特征分析丹霞地层形成环境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纪黄土是地质历史中最年轻的沉积物。经过百余年不断争论,黄土成因才从水成变成了"风成"。中国西北广大区域广泛分布着更老的红色地层,由于具有层理或者层状特征而长期被认为是"湖相"水成。这种地层既具有水成特征有兼有成土红颜色特征,长期困扰着地质学家。要正确认识复杂的地质过程,需要我们由简到繁去将今论古理解过去。总结概括世界各地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形成环境与铁矿物特征,我们得到如下认识:红色古土壤只形成于干旱氧化环境中,但不是所有干旱都能够形成红色土;红色土壤中的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在湿润氧化环境和还原环境中不稳定,会渐渐转变成为氢氧化物(褐铁矿),甚至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导致红色褪去黄色增加和磁化率降低。现代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均为还原环境,沉积物也呈黄、灰、白,黑,褐等还原系列颜色与之对应。将今论古可以推理,过去地层中的红颜色极不可能形成于"水成"环境。只能形成于地表透水性良好的干燥氧化条件。沉积岩除了"水成"和"风成"两个大类环境之外,至少还有一种过渡交互相的洪积类型需要特别强调,诸如戈壁滩洪积,河漫滩洪积,坡积等类型。这类沉积物毫无疑问是洪水搬运形成,因此留下水成层理等特征;但是洪水消失后,沉积物实际上长期是处于地表干燥氧化成土环境,因此兼有水成和成土两种特征。丹霞地层具有层理并同时具有原生红颜色就是在这样环境中形成的。
其他文献
我国北方第四纪黄土的磁组构被认为能够提供古风场变化的信息,但是目前对于黄土磁组构的古环境意义及其与古风向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位于西秦岭山间、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北缘及祁连山东缘等地区多个地点的末次冰期黄土的系统地磁组构分析,并结合前人对其它区域末次冰期黄土磁组构的研究结果,对风尘堆积磁组构古环境意义及其与古风向、古地形之间的可能联系进行了探讨。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东亚季风的边缘,具有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受全球环境变化影响深刻.黄土风尘堆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是晚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良好记录.但是,目前对该区域黄土堆积与环境演变的研究仍比较薄弱,特别是缺少系统可靠的独立年代.在广泛野外踏勘的基础上,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科尔沁沙地南缘三把伙(SBH)黄土剖面,进行了粗颗粒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OSL)和钾长石红外后光释光(post-IR
近年来,作者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在华南沿海地区的台地或低矮丘陵上,广泛分布一层厚度几十~几百cm不等的黄色粉土沉积。该套沉积往往直接覆盖于新鲜基岩或基岩风化壳上,两者界线清晰。为研究该黄色粉土层的成因,作者在华南沿海不同地区各选择一条出露较好的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室内使用粒度分析、漫反射光谱分析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黄色粉土的粒度、矿物及化学组成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呈NW-SE向分布于阿拉善高原东部地区的流沙带连接着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能较敏感地反映巴丹吉林地区的沙漠扩张史。本文对分布于白碱湖-乌兰布和沙漠之间的三条流沙带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在距今~19 ka,~15 ka,13-9ka,7-5 ka,~2 ka和1 ka以来6个时间段、尤其是距今1 ka以来,巴丹吉林沙漠扩张,并在研究区快速堆积以形成了如今的沙漠景观。与古
西风与季风的关系对理解高中低纬度气候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但是两者在轨道尺度和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关系仍不清楚。前人研究中涉及到的西风强度为间接地沉积学指标和模拟证据,缺少来自西风影响核心区的地质证据。中亚干旱地区,位于西风控制的欧洲和季风控制的东亚地区之间,是受西风影响的核心区域。我们采集了位于中亚东部伊犁盆地10米厚的清水河黄土,基于光释光定年和粒度分析,重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的西风强度变化的历史。这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为一大型断陷盆地,海拔变化在2500—3200 m,植被类型随海拔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即盆地腹地为荒漠草原,较高位置以草原为主,山麓地带则出现草原或亚高山草甸.盆地地处亚洲季风边缘区,属半干旱气候,区内风沙活动过程强烈.近年来,利用更尕海沉积岩芯和不同地点的风成沉积剖面重建了共和盆地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并探讨了其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制.盆地不同地点的8个
大气粉尘的释放、输送和沉降与不同尺度的大气环流存在密切联系,粉尘释放历史变化是全球气候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泥炭的沉积模式使得粉尘不会出现二次搬运,因此成为研究过去大气粉尘变化的良好地质信息载体记录.选择新疆阿尔泰山高山泥炭开展粉尘沉积研究,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泥炭岩芯中碎屑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阿尔泰山泥炭中碎屑物质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球粒陨石标准化)与黄土等典
风沙活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古风成沉积剖面的研究,可以恢复过去一段时间内的风沙活动过程。青藏高原风沙沉积分布广泛,高原风沙活动过程的研究,对丰富青藏高原气候记录具有重要意义。藏北安多县为青藏高原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安多地区选择一个出露良好的古风成沉积剖面,采用OSL测年方法建立剖面年代序列,对剖面以粒度为风沙活动主要代用指标,结合磁化率、碳酸钙、有机质指标,
中亚内陆干旱区是世界最重要的沙尘源之一,因此认识该地区粉尘通量的变化历史对于理解北半球的粉尘循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一个青海湖岩芯的粒度特征、元素组成与碳酸盐含量,以及现代降尘与河流悬浮物的粒度组成,提取出了沉积物中的粉尘组分(18-100μm),并据此重建了青海湖地区1518-2011 A.D.的降尘通量.近500年来降尘通量的平均值是202 g/m2/yr,变化范围为100-299g/m2/
炎热干旱的澳大利亚中部是现代正在进行红色地表过程的区域.围绕中部Alice Spring地区采集了一系列红色样品.这些样品可以分成3类:岩石、沙丘砂和砂土.通过对这些样品详细的磁学测量,发现三类样品存在明显磁学特征差异,红色岩石样品磁化率值最低(均值为23.2×10-8m3/kg),沙丘砂和砂土样品磁化率较岩石样品高出许多(沙丘砂和砂磁化率土均值为93.82×10 8m3/kg);三者主要磁性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