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法,研究灌服赤芍水提物后的犬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赤芍水提物给彼格犬1次性灌胃,取给药前的血清、给药后2h、3h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以流式细胞法检测以上采血时间点上2%浓度的药物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HSC-T6作用72h后的促凋亡作用。结果:2h、3h两个时间点的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HSC-T6细
【机 构】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0007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070
【出 处】
: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法,研究灌服赤芍水提物后的犬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方法:采用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以赤芍水提物给彼格犬1次性灌胃,取给药前的血清、给药后2h、3h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以流式细胞法检测以上采血时间点上2%浓度的药物血清对乙醛造模后的HSC-T6作用72h后的促凋亡作用。
结果:2h、3h两个时间点的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HSC-T6细胞的凋亡,和同样条件下用空白血清培养的HSC-T6细胞相比其凋亡比例(APOP)显著性增加。在药物血清的作用下两个时点组的HSC-T6细胞在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而S期细胞显著减少;但G2/M期并没有一致性的变化。
结论:两个时点的药物血清对HSC-T6细胞都有显著的促凋亡作用,且能显著增加HSC-T6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及显著降低S期的比例,这可能是其抑制HSC-T6细胞增殖及促凋亡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张琪教授为黑龙江省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8年,从20世纪60年代起即从事肾病研究,具有独特的治病特色及学术特点。在治疗复杂疾病时,他注意抓住病机变化,针对病证,结合现代医学,综合分析,全面把握,层层有针对性用药。创造性地运用多元化思想以多靶点、大复方治法治疗复杂性疾病,尤其对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慢性肾衰竭的疗效颇佳。现总结。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千百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预防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与中医人才的"后继乏术",使中医阵地萎缩,中医药临床应用率下降严重。本文通过枚举在具体中医药医疗活动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问题,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就如何协调好特色、优势与法律法规,扬长避短,更好地巩固和拓展中医药在现
张学文教授,1935年出生于汉文化发祥之地汉中,14岁起便在其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背诵中医典籍、药性、脉诀、汤头歌诀,切药认药,并随父亲临证看病,18岁时经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从此便开始了独立应诊的医学生涯。1956年张学文教授考入"汉中中医进修班"。1958年他再次考入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深造,毕业后留校工作,1959年被派往南京参加卫生部委托的南京中医学院"全国首届温病师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动物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 予清肝化痰活血方和胆宁片进行干预,造模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SREBP-1c基因的表达,同时肝组织 经HE染色,光镜下评估脂肪变性、炎症和坏死程度。结果:清肝
胆道病变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时间长、疗效差,内镜介入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已取得进展。本研究自2002~2006年采用内镜介入加中药清胰利胆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活动度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本文对58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了分析,对病例选择、研究方法、结果等进行了总结。
目的:观察酒肝清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2°玉泉方瓶牌白酒灌胃8周,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灌胃给药酒肝清颗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测定肝细胞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观察 肝脏病理改变。结果:酒肝清颗粒能抑制病鼠血清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产物,具有调节能量平衡、脂肪代谢与机体免疫等多种功能,并在实验动物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病理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既往发现瘦素促进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本研究采用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株,观察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扶正化瘀方对瘦素刺激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作用,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研究中,分别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06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12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Glu),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β
本文阐述了现代医学有关斑秃发病机制的三大理论:基因遗传学说、炎症介导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并从现代医学角度结合中医病机学说介绍了周教授“中医为本、西医为用”的临床辩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