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锻炼行为理论认为认知因素对锻炼行为决策起主要作用,如锻炼态度、锻炼意图等,然而认知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锻炼行为,以认知因素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往往成为人们的负担而影响长期效力。双重加工模型将信息加工过程分为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认为人们通过控制性加工过程做出理性决策,通过自动化加工过程做出非理性决策,由此推断锻炼行为决策不仅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受非理性或情感因素的影响,如自动化情感评价,它是个体对某一事件或刺激即刻的情感反应,是情感自动化加工的结果,代表了对某一事件或者刺激的无意识反应。锻炼的自动化情感评价是以往锻炼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反应的结果,当一个人想到锻炼或者遇到能激活锻炼相关概念的刺激时,就会激活储存在记忆中的相关情感,产生一种愉快或不愉快的冲动,在这一过程中,自动化情感评价会使人们趋近或远离锻炼行为。近年来锻炼行为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验证锻炼自动化情感评价的存在以及探究锻炼自动化情感评价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中大都采用阈上呈现启动刺激的方式对锻炼的自动化情感评价进行测量,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意识成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基于以上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将被试分为锻炼组与不锻炼组,分别采用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验证锻炼自动化情感评价的存在并探究自动化情感评价对当前锻炼行为的预测性。研究采用评价启动任务,任务中启动刺激包括锻炼启动词与控制启动词,目标刺激包括积极情感目标词与消极情感目标词,当启动词与目标词有相同效值即在评价上一致时,与具有不同效值即在评价上不一致的词对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词的加工会得到促进,即加工得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感启动效应,采用启动效应量作为测量指标,启动效应量=(反应时锻炼/消极—反应时控制/消极)—(反应时锻炼/积极—反应时控制/积极),启动效应指标反映了相对于消极目标词而言锻炼启动词对积极目标词的促进,启动效应量越大,促进作用越强。实验1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启动效应量差异显著(t(60)=2.53,P<0.05)且锻炼组的启动效应量(2.52±54.34)大于不锻炼组(-39.52±74.67),锻炼组在锻炼启动条件下相对于消极目标词对积极目标词有促进作用,不锻炼组在锻炼启动条件下相对于积极目标词对消极目标词有促进作用;启动效应量与锻炼频率(r=0.26,P<0.05)、总运动量(r=0.30,P<0.05)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启动效应量可以显著预测被试的锻炼频率(R2=0.06)和总运动量(R2=0.09),启动效应量可以解释锻炼频率6%的变异性,可以解释总运动量9%的变异性。实验2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启动效应量差异边缘显著(t(58)=2.02,0.05<P<0.1),且锻炼组的启动效应量(31.72±64.06)大于不锻炼组(-3.00±69.37),锻炼组在锻炼启动条件下相对于消极目标词对积极目标词有促进作用,不锻炼组在锻炼启动条件下相对于积极目标词对消极目标词有促进作用;启动效应量与总运动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0,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启动效应量可以显著预测被试的总运动量(R2=0.09),启动效应量可以解释总运动量9%的变异性。本研究的两个实验结果都证明了锻炼自动化情感评价的存在,且锻炼的自动化情感评价能够正向预测当前的锻炼行为,说明锻炼行为不仅仅是深思熟虑的认知结果,也可能受无意识的自动化情感过程的影响,这为未来以自动化情感评价为目标对锻炼行为进行干预提供了可能,在对锻炼行为进行干预时,要着重关注人们锻炼过程中的情绪感受,使人们在锻炼过程中产生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锻炼与积极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结,使人们对锻炼形成积极的自动化情感评价,使每个人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快乐的锻炼方式,从而促进锻炼行为的产生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