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混合梁结构对增大连续刚构桥主跨跨度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8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跨采用钢—混凝土混合梁结构的连续刚构桥,可以有效地降低梁体的自重,减小主梁根部的弯矩,从而使桥梁的主跨跨度得以增加.本文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为例,介绍了钢—混凝土混合梁结构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连续刚构桥主跨采用钢—混凝土混合梁对增大主跨跨度的可行性,从研究结果来看,钢—混凝土混合梁连续刚构桥的理论最大跨径可以达到450m.
其他文献
随着桥梁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工艺和工法的不断进步,在长江上建设跨江大桥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是桥梁设计不断更新,大跨径桥梁日益增多,跨江大桥建设水上施工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开展跨江大桥建设期水上施工组织,在确保通航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水上作业,成为桥梁建设者和行业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建或在建的长江大桥达到一百多座,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给长江大桥基础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在总结归纳现有长江大桥深水基础形式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长江大桥上的新型基础形式,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文中还对深水基础特有的冲刷问题展开了描述.
今年,悬浮隧道建设列入了中国科协60个重大科技难题之一.本文就琼州海峡通道的建设条件和气候、地质、生态环境的特点,在总结前期琼州海峡各桥梁、海底深埋隧道及悬浮隧道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各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比较,讨论分析了海峡通道建设中面临的技术难点,结合本人10多年在悬浮隧道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悬浮隧道方案的合理性、需研究解决的技术难点.提出当前应着重对大型跨海通道的悬浮隧道设计理论、施工方法、
九龙大桥为高新二路跨越外环线桥梁,全长519.08m,主桥为65m+95m双曲索面斜拉桥,球拍状拱形桥塔,桥塔竖向倾斜10°,主梁及桥塔均采用钢结构,桥面铺装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本桥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标志性景观桥.
柴家峡黄河特大桥主桥为高低塔双索面钢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46.8m+49.2m+364m+49.2m+46.8m+42.862m.由于路线布设的要求,主桥范围内平面线形布置了一段长度为186m的曲率半径600m的圆曲线.为解决大桥的设计难题,保障大桥结构安全与服役性能,针对结构静力效应体系、减震体系、钢桥面铺装和大变位伸缩装置开展了专题研究,本文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钢桥从以1883年布鲁克林桥为代表的罗勃林体系桥首次正式诞生,到2016年第三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成通车,不断接受质疑和挑战,历经133年,终于向世界证明了其体系的可行性.不过,在不同的时代,其基础、桥塔、拉索(包括斜拉索、主缆、吊索)材料,桥型设计构思和理论,施工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绿汁江大桥主桥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8012与玉溪至楚雄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主桥为主跨跨径780m的独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大桥分跨布置为140m+780m,是国内第二座同类结构体系的悬索桥.本文介绍了大桥的项目概况、建设条件、桥位比选、桥型比选和桥型方案设计.
为了减小大跨度斜拉桥成桥状态的风致抖振作用,对某斜拉桥进行了风振减振控制设计.通过数值计算及风洞试验,得到了该桥成桥状态减振前后的风振响应,并对两种状态进行了风振减振控制设计,最后对桥梁的舒适度指标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桥梁在成桥状态下,主梁的抖振响应较大;采用MTMD对桥梁进行了风振减振控制设计,MTMD减振效果明显;减振控制设计后,桥梁可基本满足桥梁安全要求.
针对国内外现有的桥梁抗震挡块结构形式、抗震分析中采用的挡块力学模型以及挡块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和对比研究,并从挡块结构形式和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横向装配式挡块结构,阐明了该新型挡块的多级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表明:传统混凝土挡块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复杂且受力不明确,采用橡胶、钢材等理想材料的挡块又存在震后更换困难和耐腐蚀性较差等问题,而挡
以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支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跨座式轨道梁支座进行了功能分析和问题分析,其次利用TRIZ理论提取了系统中存在的技术矛盾,对照39个工程参数和40个发明原理建立了矛盾矩阵,并利用发明原理进行了支座的具体方案设计.最后根据跨座式轨道梁支座的创新设计方案进行了样品试制和样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支座各项性能和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TRIZ理论指导产品创新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