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实型”双创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社会关注高等教育的新焦点。培养双创人才,既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又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深入分析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前提下,总结出目前高校培养双创人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瓶颈问题。文章最后提出我校在面对如此问题时,应通过成立校院两级双创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践行“一、三、五、七”工作模式等方法,培养“三实型”双创人才。
其他文献
教学组织体系的构建是推进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制度保障,由于传统的单科制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师编制、课程安排和考核评价等导致的学科壁垒阻碍跨学科学习,需要进一步破除学科壁垒,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会议
文章首先论述了地方综合性大学也有机会竞争“双一流”,而且地方性综合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建设,然后选取了六所非“211工程”地方综合性高校,对它们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快学科平台建设、促进学科群建设和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等几点建议。
会议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高校学科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学科结构体系是高等学校提高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学体系中的龙头,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导向性的重要工作。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二者协调发展。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既要与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优势结合,根据产业
会议
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提出新的挑战。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
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把高校“立德树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会议
人格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范式。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人格取向必将受到强烈震撼和巨大挑战。目前,大学生的人格认知状态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把优化大学生人格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准确把握大学生人格认知的基本状态,科学分析产生大学生人格认知问题的原因,探寻大学生良好人格教育的有效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格优化工作,是高校积极推进“立
会议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流人才。而培养一流人才,需要前沿知识的养料、思维品质的训练、先进教学手段的保障,也需要与产业界协同通过情景规划并借助反向设计思维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强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是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双一流”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还应强化军民融合,为一流人才培养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会议
高校是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融入在大学教育中,塑造大学生的思想与规范他们的行为,并对其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在方向和原则、学习方式以及实效性方面已经有所成效,但在认识上、途径上和渠道上仍然还有提升空间。未来需要保持对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高度认知,在党建与思政工作中、教学行为中、心理建设中和认同感
会议
习近平青年人生成长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继承古今中外人生教育思想,是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遵循。对于青年人生成长成才,坚定理想信念是前提、锤炼道德品质是基础、学好知识技能是根本、勇于创新创造是关键、注重实践养成是路径。在实现力量上,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家庭、社会各方要通力配合、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会议
秉承人文精神的通识教育在德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日渐功利的德国大学舍弃。二战之后,对于工具理性的反思使得英国占领军开始在德国大学中推行通识教育,亦未获得良好的效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通识教育再次为德国大学重视,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外在标志。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