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人类的第3大致死原因。全世界现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3亿。大约90%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T2DM),且患病人数正以每年4%~5%的速率增长。T2DM人群预防的主要难点在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知与肥胖、年龄、饮食、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特点是在慢性发病初期,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正常"或升高,但敏感性下降、血糖持续升高,出现"胰岛素抵抗"(IR)。关于IR形成的机制有多种说法:遗传易感学说、免疫损伤学说、线粒体功能异常学说、氧化应激学说、血管炎性损伤学说、内质网应激学说、游离脂肪酸毒性学说及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一类依赖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参与了许多生理反应的调节,如脂质代谢、糖稳态、细胞分化与凋亡等。迄今已发现,有PPARα,PPARβ和PPARγ三种亚型。(PPARγ)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脂肪组织、肝脏和肌肉中表达。PPARγ功能机制的研究表明,PPARγ位于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crosstalk的关键节点。PPARγ表达激活对炎症、胰岛素抵抗、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PPAγγ与IR关系密切。其一,药理学证据表明,活化PPARγ可以减轻IR。PPARγ激动剂,无沦是被广泛使用的胰岛素敏感剂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还是几种非TZD药物,他们都是通过与PPARγ结合减轻lR,发挥抗糖尿病作用。其二,PPARγ活性的改变可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PPARγ基因突变的个体较少发生IR而患糖尿病。此外,PPARγ磷酸化的改变也可以激活PPARγ而选择性的增强了胰岛素敏感性,在lR阶段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其三,活化PPARγ能提高脂代谢而减轻IR。活化PPARγ减少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生成,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及增加血糖的稳定。研究表明,在氧化损伤介导的T2DM模型大鼠中,肝的PPARγ表达下调;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刺激的正常肝细胞系,PPARγmRNA表达下调,给受试动物或细胞补充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上调。其四,在脂肪细胞,活化的PPARγ能促进PI3K亚单位p85的表达,促进胰岛素信号传导,改善胰岛素抵抗。总之,PPARγ在lR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