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植原体引起的樱桃致死黄化病害首先在四川西昌发现,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将其划分为组榆树黄化组(16S rV)。通过实验检测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CLY)在樱桃各组织内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推测从健康樱桃中扩增到的DNA片段为樱桃叶绿体的部分序列。在进行非特异性RT-qPCR时,感病和健康樱桃中都有荧光变化曲线,但其溶解曲线峰值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溶解曲线的峰值加以区分RT-qPCR中的特异性和非
【机 构】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中国检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植原体引起的樱桃致死黄化病害首先在四川西昌发现,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将其划分为组榆树黄化组(16S rV)。通过实验检测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CLY)在樱桃各组织内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推测从健康樱桃中扩增到的DNA片段为樱桃叶绿体的部分序列。在进行非特异性RT-qPCR时,感病和健康樱桃中都有荧光变化曲线,但其溶解曲线峰值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溶解曲线的峰值加以区分RT-qPCR中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扩增。将扩增的樱桃叶绿体部分序列与CLY植原体16S rDNA(684~1000)片段进行比对,相似性为71.38%。进一步比对CLY的全长16SrDNA序列与野生草莓叶绿体序列相似性为69.22%。从比对序列中选取差异较大的序列作为特异探针R16Sprb_CLY行特异性RT-qPCR检测,除了能够检测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外还能检测到同组枣疯植原体,其他泡桐丛枝、苦楝丛枝和板栗黄化皱缩植原体中都检测不到。而用引物R16nF/R16nR进行非特异RT-qPCR,该引物能够检测出16Sr1组的泡桐丛枝、苦楝丛枝及16SrXIX组的板栗黄化皱缩植原体,因此,用引物R16nF/R16nR进行非特异性RT-qPCR可以定量检测不同组的植原体。用特异性RT-qPCR检测嫁接传病樱桃不同部位植原体含量,结果表明嫁接樱桃苗部位最近的新发腋芽浓度最高,其次为病组培苗,再次为田间样品,嫁接部位同侧细根也检测到植原体,但浓度很低,而其他部位皆未检测到植原体存在。
其他文献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应用纳米磁珠提取葡萄类病毒RNA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新方法。以智利提子、北京市场市售的提子和马奶子葡萄果实作为检测对象,用纳米磁珠技术提取类病毒cR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智利和国内市售的提子上携带HSVd、GYSVd-1和GYSVd-2,而马奶子葡萄携带HSVd和GYSVd-1。分别提取果实的果皮、果肉和种子cRNA
枯萎病和黄萎病分布全世界各个棉区,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土传病害。对育种单位培育的品种开展抗病性评价,不但可以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还能帮助育种部门有针对性地选育抗病品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优势。采用人工病圃鉴定法,2006~2010年对参加四川省棉花区域试验的116个棉花品种进行了统一标准的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参试品种没有对枯萎病免疫的品种,但四川区试品种对枯萎病具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硅在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硅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光合速率,对水稻产量的增产及品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硅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轻病虫的发生;在重金属和盐胁迫下,施硅能明显减轻其对稻株的为害;硅具有调节气孔开闭,降低蒸腾,避免干旱胁迫的作用;在高温胁迫时,硅可降低叶片温度,提高水稻的抗热能力.
通过对桐庐县2000~2010年3~11月灰飞虱种群灯下诱虫量监测资料,以及近几年玉米田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和粗缩病发病动态与分布为害、主栽品种不同播期发病试验及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灰飞虱盛发期为15~20d,发生时间一般在5月25日至6月15日,与灯诱第1代成虫峰相一致.玉米粗缩病株病率与灰飞虱种群年诱虫量呈正相关,回归式为y=0.8606+0.07162x.基本明确了玉米粗缩病以4月下旬
由甜菜尾孢菌引起的甜菜褐斑病是生产上最严重的叶部真菌病害,抗病品种和轮作等措施能一定程度防治甜菜褐斑病,但效果最好的是化学防治。目前生产上防治甜菜褐斑病的药剂主要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甲基硫菌灵等;三唑类杀菌剂,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噻菌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肟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三大类杀菌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作为第一个登记的内吸性杀菌剂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RSB pathogenpopul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opulations of RSB pathogen wereanalysis by RAPD markers. The i
本研究首先构建十字花科蔬菜炭疽菌突变体库,通过将突变菌株分生孢子接种离体拟南芥叶片,观察叶片第4天发病症状及突变菌株侵染结构的形成,以及观察塑料片上接种的突变菌株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孢形成情况,初步筛选致病力相关突变株及侵染结构发育异常突变株。筛选程序获得1株附着孢白化突变株CH-1-T734, 1株侵入能力减退突变株CH-1-T45, 3株诱发拟南芥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突变株CH-1-T679,CH
浙江嘉兴市凤桥镇发生一种桃树梢枯死病害,对该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性状分析及ITS分子鉴定,结果发现该病原菌为核果果腐拟茎点菌.这是首次在浙江发现由核果果腐拟茎点菌引起的桃溃疡病.
中国板栗属壳斗科栗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1990年首先在怀柔区马道峪种植的板栗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表现症状为叶片沿叶脉黄化、皱缩、枝条变脆、节间明显缩短,严重时导致板栗果皮褶皱、瘪小乃至空壳甚至整株不结果实,长期以来被推断为生理性或病毒性病害。在前期确定了怀柔板栗黄化皱缩病原为植原体侵染的基础上,对该病害的症状发展和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识别,调查了该病在怀柔板栗主产区的分布和为害程度,并通
玉米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严重的病毒病,2009~2010年开展了玉米不同生育期对矮缩病敏感性的试验,经人工饲育灰飞虱,室内网箱接种不同叶龄玉米,结果表明,在玉米5叶龄以前,玉米叶龄越小,矮缩病株发病率越高.试验结果为玉米苗期治虫防病适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