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三段式电流保护的研究

来源 :2006中国国际供电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y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现有供配电线路保护中,广泛采用的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的选择性与灵敏性,提出了可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与供配电线路负荷变化自动在线计算并更新保护整定值的自适应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并与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进行了比较.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三段式电流保护可大大扩大保护范围,提高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与供配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其他文献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智能电子设备(IED)的配置至关重要.IEC61850标准的发布,使基于XML技术的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网络环境下远程配置的设备描述问题.远程配置的实现建立在安全通信的基础上,常规的信息安全技术如IPSec、SSL在远程配置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XML Securny的SCL文件安全通信机制,定义了SCL的安全扩展schema,通过数
变压器在投入电网之前其磁路剩磁与上次切出电网时的分闸角有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剩磁极性与变压器前次切出时候分闸角的关系,在学习反磁化曲线基础上,提出了用偏磁与剩磁相抵消而抑制励磁涌流的方法,结台磁性材料的磁特性,给出了变压器空投的合闸角控制策略.本文试图从励磁涌流成因上抑制励磁涌流,实践证明了该策略的台理性与实用性.
基于现代系统量化综合评价理论,提出了科学实用的城市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将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结合,建立了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隶属度方法,建立了科学的评分标准体系;提出了点面结合的问题综合分析方法,既能从整体上反映电网中的问题,又能够给出存在问题最多的变电站和线路.依此开发的工程应用软件,已成功地在北京电力公司得到应用.软件实现了与AM/FM/GIS系
大型电力系统中,各地区电网独立进行电压控制时,不考虑其他电网的利益,将导致整个系统电压的不稳定,形成电网瓦解事战.考虑电力系统的电压及无功功率的控制多采用分层分区控制的物理征,将层次规划所特有的特点应用到无功优化中,建立了多目标二层规划无功优化的模型.考虑无功优化问题本身的特点,采用遗传和模拟退火混合算法求解.对IEEE-30节点系统的数值试验表明:模型具备合理性和算法的可行性.
针对高压开关柜温度在线监测这一具体问题,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母排电连接处的温度监测系统.研制了一种接地式测温传感器,它可对母线电连接处的温度进行实时测量;设计了基于磁饱和原理的装置作为传感器的前端电源,对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采用射频技术进行无线传输,设计了监测单元并对系统进行了集成、试验,效果良好.该监测系统解决了传感器环境温度补偿、输出信号线性化、测量装置工作电源的获取和高低电位间信号的传输等关键
直流输电系统以单极大地方式运行时,巨大的直流电流流经大地,导致直流接地极附近的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在变压器中性点和地之间直接小电阻或中性点阻隔装置可抑制地中直流入变压器.本文介绍了一种不改变变压器原有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反向注入装置,它可自动输出一大小相同的反向直流来抵消地中直流.分流系数是决定装置最大输出电流的重要参数.
变压器油中气体浓度的预测是在线评估变压器绝缘状态、防止变压器绝缘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方法.但常用的预测方法如GM(1,1)模型等在预测时一般只考虑某一个特征参数的发展变化,针对这一缺陷,文章介绍了一种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MGM(1,n),可同时使用多个诊断指标进行预测.在线监测的变压器油中7种气体的预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文中针对现有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进行波测距的不足提出了单端、双端行波测距和常规量测距相结合的综合测距方法.以500kV贵广直流工程为例,说明了行波测距失败的实际情况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验证了上述综合测距方案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故障行波波头检测部分、高压直流分压器和高压直流分流器的组成原理.
首次将粒子群与模拟退火混台控制策略运用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变化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为了提高优化策略的收敛性和精确性,在考虑了变压器二次电压、无功分布、日常电容器组投切时间和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后,建立了带惩罚因子的目标函数.算例仿真证明了该混合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精确度,节省了计算时间.基于该控制策略开发的变电站电压和无功综合控制系统在三水电网的运行情况,证明了运用该控制策略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简称DSM)模型及其决策交量的数量与性质出发,将众多的DSM措施归结为4个基本类,并提出了综合的DSM决策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柔性负荷优化控制中的一类典型措施--错避峰管理为例,考虑了用户意愿及各种经济性、安全性指标,并对用户的错避峰优先级(PRI)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错避峰的最优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对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