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及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直到今天,仍有众多的中医文化遗存,包括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的.
【机 构】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 西安710003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及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直到今天,仍有众多的中医文化遗存,包括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的.
其他文献
《论语》内容包含甚广,不仅涉及了政治、道德、文化、教育诸方面,而且对养生有较深刻、全面的阐述,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养生理论.其中"君子三戒"的养生思想,分析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应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健康养生.在今天物质生活日愈丰富同时生活方式疾病、精神性疾病呈不断增长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今人借鉴.
对白居易医药及养生诗进行探讨,发现其涉及医药的内容尽管零星散在,但仍反映就医服药及知医是他应对疾病的重要途径;其数以百计恬淡豁达处世态度的养生诗歌流露的是其乐观淡泊的精神,此应是其病弱之身得以养生长寿的重要原因,其中文人热衷的坐禅内修、素食、听琴等社会文化时尚比重较大,其中也兼有养生文化内涵,这在唐代文人修养中具有普遍性.
先秦时期是养生学的发生阶段,后世诸多养生观念皆已开始萌发.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文化内容,不仅"长生"观念已经广为流行,而且在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浸染下,在饮食、医药、环境、音乐等领域都已具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生经验,值得重视.
由于东西方文化、地域的差异,在历史上形成了对健康不同的认识,也导致了健康维护领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差异.通过探析中西方健康概念演变史,对进一步研究中医学的健康维护系统(即"平人"维护系统);建立适合国人健康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生活新模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歙县定潭"张一帖"是新安世医家族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于新安地区的医学文化背景,"张一帖"所承载的"精""诚""仁""孝""和"等以中正仁义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兼有清静无为的道家文化和慈悲为怀的佛家文化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善积德"、"保合太和"、"天人合一"等文化内涵对于我国民族文化复兴、构建和谐社会
中医的养生理法比运动保健的范围更广,除了跑步、爬山、游泳、体操、太极拳等传统的有氧运动保健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养生保健之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本文叙述了古人较为特殊的、又便于实施的养生保健之法,并指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相应。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面皮肤、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整体功能正常,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才能正常,若局部功能障碍亦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功能。值得
罗知悌是宋末元初医家,也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老师.罗氏上承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三家之学,下启丹溪学派之先河,著有《心印绀珠》和《罗太无口授三法》两部医著,然前者业已亡佚,后者仅以抄本形式流传于世.《罗太无口授三法》分述中风、伤寒、暑病、瘟疫等内科杂病及妇人胎产前后诸疾证治,共五十六门、九十余证.每一病证按证、因、脉、药依次论述,简明切要.罗氏临证制方用药,灵活变通,习先贤之法,但不拘泥古方,
本文叙述了民国名医恽铁樵的生平,总结成才之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二是深厚的国学功底,三是对中医经典的深入研究,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五是在中西医之争的历史背景下,保持冷静客观的头脑,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医的继承与创新,六是对中医教育的高度重视,客观上产生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就了民国名医恽铁樵。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和防治疾病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纵观五千年中华医史,本文选取伏羲画八卦阐释百病、神农尝百草始兴医药、歧黄相问答阐发医理三则中医文明史话为例,追溯中医药的起源,讲述中医药的源远流长。
文章首先对主体间性的哲学概念进行了解读,介绍了道德人格教育的主体间性本质及其主要原则,继而从主体间性的道德人格教育基本原则出发,深入中医的师承文化之中,结合典型事例,探讨了中医师承文化中道德人格教育的合理内涵,包括崇尚德才并重的教育观、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实场景中的交互行为等,提出中医教育中的道德人格教育应当坚持主体间性的认识论,探索与发展更具主体间性的中医人才道德人格教育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