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于2015年和2016年11月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两次相似的降水过程,都经历了降雨、相态频繁转换和降雪三个阶段.分析两次降水过程结果表明:(1)形成北京降雪的低层偏东气流分别是由来自东北冷高压旋转南下的偏干、偏冷气流和来自南方低值系统旋转北上的偏暖、偏湿的两股气流混合而成并形成明显锋面,回流冷垫越湿、越冷越有利于阻止降雪下落时蒸发和融化.锋面在北京中部的南北摆动造成了该地区雨雪相态频繁转换.(2)当2
【出 处】
:
2018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5年和2016年11月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两次相似的降水过程,都经历了降雨、相态频繁转换和降雪三个阶段.分析两次降水过程结果表明:(1)形成北京降雪的低层偏东气流分别是由来自东北冷高压旋转南下的偏干、偏冷气流和来自南方低值系统旋转北上的偏暖、偏湿的两股气流混合而成并形成明显锋面,回流冷垫越湿、越冷越有利于阻止降雪下落时蒸发和融化.锋面在北京中部的南北摆动造成了该地区雨雪相态频繁转换.(2)当2m高度气温小于1℃,显著湿层(>80%)是影响北京雨雪相态的重要因素,易存在与锋面附近靠近冷区位置.用云顶温度表征时,当云顶温度小于-16℃或大于-8℃时分别为降雪和降雨相态,云顶温度在-12℃左右为混合相态.
其他文献
渤海中北部海域的QHD33/34构造位于石臼坨凸起中段及中段东南部斜坡带上.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石臼坨凸起浅层发育一系列北东向、近东西向晚期活动断层,在斜坡带浅层明化镇组形成了多个断鼻、断块型圈闭.但是构造圈闭面积总体较小、幅度低,并且受断层对油气疏导作用影响,油气成藏有一定的风险.为揭示QHD33/34构造浅层储层的含油气性,应用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低频增加梯度异常对该区进行烃类检测,取得了一定效果
珠江口盆地东部PH油田为大型生物礁滩块状底水稠油油藏,目前采收率仅为9.5%.油田内部高角度裂缝发育,裂缝沟通底水阻碍油田开采,油田内裂缝系统的准确识别与评价是油田进一步开采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通过电成像测井约束常规测井曲线构建裂缝岩石物理模型,并以该模型为目标,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多种地震裂缝预测成果形成了以测井裂缝为目标的地震、测井综合裂缝预测成果,该成果很好地吻合了油田生产动态,为下步开发井布置
珠江口盆地东部开平凹陷古近系断裂非常发育,受断层控制的圈闭非常破碎和丰富.由于该区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比较复杂和特殊,又加上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用常规的相干体方法识别断层效果很差,构造很难落实.通过采用Petrel软件中独特的蚂蚁追踪技术,很好地识别出断层的接触关系和空间展布,比常规的相干体方法精度相比大大提高,尤其在开平凹陷深层古近系断裂复杂发育的地方得到了较好应用,大大降低了该区的勘探风险,提高
多波勘探已成为四川盆地非常规页岩气藏勘探主要手段之一,如何有效提高页岩气藏目的层的分辨率,有效分辨优质页岩成为页岩气勘探的难点之一.谱反演技术能有效突破常规技术分辨极限,大幅度提高分辨率,但其需要足够多的先验约束信息来克服反演中的多解性问题.为此,本文研究提出了基于模型约束的高分辨率谱反演方法.把测井信号的阻抗模型运用到谱反演目标函数中,提高谱反演算法的准确性,有助于得到分辨率更高、连续性更好的高
FX工区位于鄂尔多斯东南部,黄土厚而不均,且干燥疏松,对地震波吸收、衰减作用较强,且相干干扰严重,使得FX工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严重.煤层等特殊地质体的存在致使多次波问题突出.前人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取得一定成果,但深入分析发现前期资料存在长波长静矫正、多次波压制、反褶积参数不合理等问题,很难满足薄储层预测的要求.而采用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在处理的全过程中加入解释人员的地质认识,有针对
2016年7月19-20日,河北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应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非常规的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反演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的高低空风场配置和中尺度风场演变.此次低涡气旋暴雨主要分三个阶段,斜压发展阶段、黄淮气旋发展成熟阶段和北上减弱阶段.不同阶段均有边界层偏东风急流、低空偏南风急流、高空急流共同影响.成熟阶段低涡气旋中心由低到高略有西倾,移动缓慢并有小幅南北摆动,低
为了优选以WRF为核心的RMAPS-ST物理参数化方案,了解模式降水的预报性能,本文针对2006-2016年3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微物理和边界层方案的对比试验,并根据京津冀地区175个国家站24h降水量进行分过程、分天气系统的客观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降水的出现,模式可信度较高;随着量级的加大,模式降水预报评分下降,空漏报情况都增加;(2)Thomps微物理和YSU边界层方案的TS评
利用高空和地面探测、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ECMWF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与雷达资料,本文对2016年7月5-6日湖北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式资料解释应用和短期预报角度的再分析,总结了强降水短期预报主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了预报思路,并开发了改进资料应用的新系统.通过对本次降水过程的配料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湿层结构、能量释放过程中的再补充、能量条件与动力抬升结构的时空配置
2016年8月21日傍晚到夜间宁夏贺兰山沿山银川段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极值暴雨,诱发超50a一遇山洪.本文利用卫星云图、雷达、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等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致洪暴雨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造成的,伴随降水生消,MCS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形成、发展、成熟、消散的过程.TBB中心值、云顶亮温≤-32℃的冷云盖面积和云顶亮温≤-52℃的冷云盖面积、雷达回波强度与逐小时降水量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月重庆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降水相态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高层的横槽转竖和低层的切变线南下,引导强冷空气影响重庆是此次降温降雪过程的主要成因,但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较弱,降雪量偏小.对流层低层高湿区与降雪落区重庆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相对应.强冷空气造成大范围的降温,地面气温降至1℃以下,是雨转雪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