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罹患伤口之后,其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伤口的愈合时间上。然而单纯通过换药并不能够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反而可能由于频繁的换药对患者的创面造成反复牵拉、撕裂,降低局部组织免疫及再生能力,扰乱创伤修复的内环境,同时增加伤口与外界细菌接触的机会,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在传统模式中,治疗人员对伤口治疗过程中的再次损伤关注较少。所以,对外科患者皮肤护理及伤口管理,可有效提高压疮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满意度。住院患者会出现伤口、造口、失禁等现象,如术后切口、压疮、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性溃疡、大小便失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瘘管和窦道护理等伤口,以及术前造口等。皮肤护理就成为病人基础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整体护理质量。一直以来,以预防和减少皮肤损坏及压疮发生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研究的重点。压疮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医学和护理领域的难题。压疮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发展快、难以治愈和愈后易复发四大特点。中医学认为久病体虚,年老体弱者气血已亏,如长期卧床可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失于温煦濡养,造成肌肤腐烂,染毒而成压疮。所以对外科患者的皮肤护理和伤口管理尤为重要,其可有效预防压疮和控制压疮发展。现将方法"实行医护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做以下陈述:医生、护士作为医疗活动中的两大群体,其合作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利益,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医护合作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时间延误所引起患者痛苦、不满、感染及用药错误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伤口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现象,任何疾病、年龄的患者都有罹患伤口的可能,因此伤口治疗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医生或护士单方面从事伤口治疗,都会因为专业特征的限制而难以使治疗完善。有研究表明,医生和护士都希望能够成为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在伤口治疗过程中构建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成为必然之选。(1)建立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的组织架构:由护理部牵头成立伤口治疗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括护理管理专家和对治疗伤口有经验的医师。其中,护理管理专家负责对临床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工作进行总体协调和过程管控,对治疗伤口有经验的医师负责对临床各科室伤口治疗开展技术指导与会诊等。(2)开展前期基线调研工作:对治疗伤口有经验的医师深入临床一线科室,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伤口治疗工作现状,包括临床各科室的伤口治疗需求量、伤口治疗工作量、伤口种类等。同时,评估科室开展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的条件,包括科室人员结构、科主任支持力度、医护合作程度等,积极分析和总结存在的问题,为新模式的推广奠定基础。(3)组建伤口治疗团队:各临床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伤口治疗工作团队,团队成员由医生、伤口专科护士共同组成。团队中各成员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对各类型伤口进行分级管理。针对传统只由医生负责伤口处理模式存在的弊端,不断优化伤口治疗方案,以医护合作团队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4)开展团队成员培训:护理部与医务科室进行协调,组织由疼痛科、营养科、皮肤科专家组成多学科伤口治疗培训师资队伍,依托中德伤口治疗学校,对各临床科室组建的伤口治疗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皮肤基础生理及解剖、伤口类型与伤口愈合过程、伤口评估、伤口记录、伤口影像资料采集、临床营养支持、伤口疼痛管理、新型敷料的选用及治疗等。培训方式结合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实践、案例分析、伤口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各级伤口治疗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水平。(5)选择试点科室:结合前期调研工作,对临床各科室的人员结构、主任支持力度、医生合作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具有开展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条件的科室作为试点科室开展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6)开展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为解决传统模式中医生对伤口治疗成就感低,一线伤口治疗医生水平参差不齐,而护士群体参与度低的问题,新型伤口治疗模式重点突出了医护一体化合作,形成由伤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新型伤口治疗模式。其中医生负责伤口的初步评估和转诊工作,伤口专科护士负责接手后的伤口动态评估并运用湿性愈合技术进行伤口治疗。同时,根据伤口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开展三级阶梯式的伤口治疗模式,具体为:一般急性、简单伤口由伤口专科护士或住院医生完成;慢性伤口如压疮、慢性感染伤口等由获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的伤口专科护士负责处理;疑难重症伤口、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伤口等由伤口治疗师和主管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共同处理。在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模式中,医生、护士凭借"以患为中心"这一纽带建立起合作关系,对医疗资源进行了有效、合理的使用,医生与护士分工明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有研究表明,若伤口护士在团队中担当领导的角色,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