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提高高速列车的弓网接触性能,提出了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的道岔定位柱位置、腕臂抬高及拉出值、岔前和岔后定位柱处接触线的高差、始触区、交叉吊弦的调整精度控制.通过联词联试试验,对无交叉线岔进行了动态运行性能试验验证.试验表明,按文中提出的调整控制精度,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高速通过线岔区时,弓网接触压力、动态抬升量、受电弓运行轨迹等参数均满足弓网受流质量和行车安全的要求.
【机 构】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高速列车的弓网接触性能,提出了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的道岔定位柱位置、腕臂抬高及拉出值、岔前和岔后定位柱处接触线的高差、始触区、交叉吊弦的调整精度控制.通过联词联试试验,对无交叉线岔进行了动态运行性能试验验证.试验表明,按文中提出的调整控制精度,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高速通过线岔区时,弓网接触压力、动态抬升量、受电弓运行轨迹等参数均满足弓网受流质量和行车安全的要求.
其他文献
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了跨坐式单轨车救援工况的稳定性条件;根据二系空簧、横向止挡及稳定轮等的横向刚度并联关系,推出了横向等效刚度;通过牵引计算得出救援车等效牵引合力.进而碍到车钩长度、横向止挡刚度、牵引合力与救援工况稳定性的关系.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单轨车模型,对4车编组和6车编组单轨车分别进行了平道救援和坡道救援工况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非常接近.最后提出了6车编组单
为降低小区配电房内设备振动及噪声对毗邻居民房间的影响,对小区变压器振动进行了现场实测.经分析小区配电房主要噪声源及其传播途径,对声源处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孔洞衍射声3种传播途径的声功率进行了预测,三者之比为44075(17358)∶400∶1.针对噪声源结构传声治理提出了主动隔振设计方案,建立了变压器隔振系统力学模型,通过隔振系统各设计参数与材料的比选与优化,可使结构传声部分的噪声量降低14~20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轨表面存在微裂纹的轮轨接触问题进行研究,获得不同裂纹位置的应力强度因子以及裂纹尖端应力.结果表明,裂纹在接触斑边缘的位置时,应力强度因子最大;车轮与裂纹的距离超过300mm时,车轮对裂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建立了列车在无界气流中运行时,列车系统在气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将每节车体简化为圆柱体,考虑弹簧及阻尼装置来模拟车体之间连接,每节车体考虑了横向位移及摇头位移,并给出了车体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耗散能及势能.接着求解了柱坐标系下的势流控制方程,计算了作用在车体上的无粘保守气动力,采用基于细长体的泰勒理论及虚功原理计算了作用在车体上的粘性气动力.最后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得到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
建立了两种基本材料交替铺层的复合材料圆柱壳有限元模型,对其中一种材料的铺层角度变化对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铺层夹角的增加,铺层方向始终与圆柱壳轴线垂直的铺层材料,轴向和周向方向的最大应力都增加,剪应力先减小再增大,夹角为45.时达到最小值;铺层角度变化的材料,轴向和周向方向的最大应力以及剪应力均先减小后增大,夹角为45.时均达到最小值,且应力方向反向;结构的周向最大变形呈递
提出了内外流激励下的管道模型,建立其运动微分方程,通过Galerkin离散方法数值求解,并采用分岔图、相图和功率谱图等分析手段考察了系统参数变化对管道振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流改变了系统进入混沌的方式,此时系统由拟周期进入混沌.
在系统的棘轮-疲劳交互作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材料在非对称应力循环下的两种失效模式,分别采用耦合损伤和无损伤两种粘塑性本构模型,对304不锈钢在室温下的单轴全寿命棘轮行为进行描述.本构模型中采用了能够合理描述棘轮演化规律的非线性随动硬化律,并在耦合损伤模型中引入了Lemaitre塑性损伤变量.比较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可知:该模型能够对材料在室温下的单轴全寿命棘轮行为进行合理地描述,对加载
核电站高能管道采用的LBB (Leak-Before-Break,破前漏)设计技术可以取消管道防甩限位器、防喷射冲击挡板等装置,节省了投资,并方便在役检查和维护.首先介绍了LBB设计的概念和分析流程,然后讨论了LBB设计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关键技术的研究情况.所讨论的关键问题可为LBB技术在我国核电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为研究铅芯橡胶基础的隔震效果,运用工程软件建立传统抗震结构模型与基础隔震结构模型,通过对两种结构的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研究两个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隔震效果的相对优越性.研究表明: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力、位移均有一定比例的削弱,在高烈度下减震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基础隔震结构可更优地用于高烈度地震区.
针对目前标定板上圆形标志点的自动识别方法的一些不足,对该方法进行改进.自动识别标定板上圆形标志点的主要过程可简化为: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采用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方法提取椭圆目标;进行标志点检测;利用标定板中的5个大圆的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自动的标志点匹配算法.最后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