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动力不足、供给活力缺乏,造成公共体育服务数量小、质量差、种类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导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低水平"供给与农村居民"多样化"体育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健康中国背景下必须尽快补齐农村体育这块短板,通过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协同供给,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有利于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的动力因素,并构建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的动力要素主要包括,理论动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变革中的理论创新;社会动力:公众需求与社会组织深刻变化;政府动力: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立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的路径构建:(1)优势互补:多主体协同供给合力的形成。根据合作博弈的观点,各主体在力量和权利配置上需要有机会进行博弈,促使多元协同主体之间找到利益的均衡点,在合作博弈的基础上实现良性治理。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各供给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取向,在合法权力上又有强弱之分。所以各供给主体需要做出准确的供给定位,并明确供给职能。(2)参与决策:需求信息上下互通实现效益最优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需要多个"局中人"的参与,通过多人博弈能够促使多元主体决策的理性化,最终促进公共利益的最优化。基层政府部门应该运用参与式治理理念,健全供给决策过程中的协商、听证、咨询制度,提高多元参与主体的在供给决策中的话语权。要积极回应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农村居民体育需求的合理性、地域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搭建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提高供给的"锚向性""精准性",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双向互动。(3)鼓励约束:正负激励提高供给绩效。政府部门应该转变传统的政绩观念,坚持服务导向,将公众利益作为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投入上应该树立成本意识,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优化政府部门的绩效。创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PPP模式筹集资金,积极将民间资本引入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来,政府要发挥好行政监督的职责,确保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资本运作的规范性。(4)监督评估:过程化管理实现有效供给。加强对基层政府部门的过程化监督,破解"表演式""突击式"供给方式给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所带来的困境。发挥好第三部门的监督作用,制定完善的监督和追责制度来规范基层政府部门在供给决策、财政预算、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行为。政府需要规范市场和社会的供给行为,引入信用考核机制,采用约谈、列黑名单等方式督促市场商家和社会组织始终围绕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参与供给。运用过程管理理念,监控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全过程,提高供给的投入产出比。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不再局限于基础公共体育服务的满足,同时对非基础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旺盛。因此,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供给模式应该促进居民需求的"个体化表达"和"组织化表达",满足他们"定制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