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成釉细胞瘤(Amelvbiastoma)是一种来自牙源性上皮的牙源性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口腔肿瘤的1[%]。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易复发,虽然大多在形态和临床上是良性的,但是可以引起广泛的局部破坏、复发和转移。本文报道了1例犬牙龈成釉细胞瘤,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就相关病理学问题进行讨论。
【机 构】
: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北京 10019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出 处】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釉细胞瘤(Amelvbiastoma)是一种来自牙源性上皮的牙源性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口腔肿瘤的1[%]。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易复发,虽然大多在形态和临床上是良性的,但是可以引起广泛的局部破坏、复发和转移。本文报道了1例犬牙龈成釉细胞瘤,复习相关文献,总结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就相关病理学问题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为了解苏丹红对肾脏的毒害作用,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饲料中分别加入浓度分别为100mg/kg、200mg/kg、400mg/kg的苏丹红I,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60d后处死解剖,摘出取肾脏,采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细胞界限模糊.结果表明:苏丹红I可引起小鼠肾脏的损
冷却兔肉与传统的热鲜兔肉和冷冻兔肉相比有很多优点,是集营养、美味和安全于一体的新型高品质鲜肉,将成为今后兔肉消费的重点,这必将推动我国的兔肉加工业向生产冷却兔肉转变.HACCP体系是一套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正在国内推广实施,冷却兔肉加工企业应抓住机遇,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有效的HACCP管理体系.
目的:为了解屠宰鸡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禽类乙型肝炎的发生,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检测屠宰鸡血清中HBsAg、HBeAg、HBsAb、HBcAb、HBeAb等乙肝五项指标;用免疫电镜方法观察血清中乙肝病毒样粒子;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中HBV相关抗原分布.结果:HBsAg阳性血清占28.68[%],HBsAb阳性血清占
这是2006-2007猪高热病流行后所做的戊肝病毒流行状况调查,共取了493份猪粪便样本,进行病毒RNA提取及RT-PCR扩增。结果证明,与我们2005年所做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比,此次病毒RNA总阳性率只下降3.7%,但基因4型戊肝病毒阳性率从9.8%增加至20.6%,而基因3型戊肝病毒阳性率则从16.2%下降到1.6%。该结果提示基因3型比基因4型戊肝病毒对环境净化措施可能更敏感;但作为
本文针对来自临床和食物源的23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检测已知的毒力因子(tdh,trh)、03:K6克隆系统性毒力基因(toxRS/new、大流行株组特异性序列[PGS]、ORF8)、三个重要的毒力岛(VPaI-1、VPaI-5、和VPaI-7)、以及两个III型分泌系统(T3SS1和T3SS2)。结果表明,所有的2 35株分离株都含有全部或部分的T3SS1基因.所有的103株tdh阳性的菌株均
目的:利用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昆明孕鼠,检测H5N1禽流感病毒在感染孕鼠各组织脏器中的复制及分布情况,并证明病毒感染孕鼠能否通过孕鼠的胎盘垂直传染给胎鼠.方法:利用虎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妊娠10~12 d的昆明孕鼠进行滴鼻感染,观察孕鼠感染的临床症状,接种病毒后第3、4、5、6、7天分别处死3只孕鼠,取孕鼠的肺、脑、脾、肾,子宫、胎盘以及胎鼠,利用Rr-PCR、实时定量PCR和病毒分离方法
通过对1980-1990年代的37株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和I类整合子(IntI)PCR扩增、测序以及相同大小的IntI酶切分析等.结果,37株分离菌中的,有26株大肠杆菌是多重耐药菌株(耐受3种以上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率为70.3%;有23株检测到了IntI,阳性检测率为62.3%.IntI大小从500bp到3300bp;整合子中最常见的基因盒为dfr17(甲氧苄啶耐药基因
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间接免疫荧光(IFA)、病毒分离、电镜观察、PCR等方法对长春市某羊场3~6月龄羔羊出现“口疮”症状的病因进行研究分析,经系统鉴定后,证实该病毒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ims,ORFV),命名为ORFV-jl。利用PCR方法克隆出其主要免疫原性基因B2L和F1L,之后将它们分别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BamH Ⅰ和XhoⅠ之间,以及Hi
古菌是目前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菌不仅能在高温、强酸、碱性条件、高盐度、缺氧等极端条件下存在,而且能在普通海洋环境中存活。其含量巨大,在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中正扮演重要角色。该领域研究对阐明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生命起源和物种进化,生物圈与地圈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地质学、生物学界了解这一交叉领域及进行的相关研究。本文章着重介绍了生活在海洋不同环境中海洋古菌的多样性,以及研
生物源的阳离子抗菌肽是物种亿万年进化中保留的有效天然防御(免疫)因子,已成为近年国内外寻求传统抗生素替代品的焦点,并部分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目前对阳离子抗菌肽和细菌之间斗争的许多细节,还没有彻底阐明,至于阳离子抗菌肽的耐药性问题国内研究者关注甚少。本文对阳离子抗菌肽耐药性的现状、耐药机制及调节进行了综述,并重点讨论了细菌对阳离子抗菌肽产生耐药性的分子策略,期望对当前国内阳离子抗菌肽的研究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