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TP53属于抑癌基因,其编码的TP53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周期因子和肿瘤抑制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TP53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TP53基因已被检测到超过200个多态位点。本研究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Tag SNP为基础采用综合性的多态位点筛选策略,分析TP53基因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基因与环境暴露因素的联合作用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浙江省嘉善县为研究现场,在2002年至2008年间,共搜集调查了50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病例。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健康人群中抽取无肿瘤患病史的嘉善县常住居民共845例作为对照。在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开展居民生活与健康的相关调查。问卷调查结束后,对每位调查对象进行外周静脉血的采集,并应用改良盐析法进行DNA抽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TP53基因8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本研究综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叉生分析和分类回归树等方法对TP53基因多态位点的主效应、环境因素、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联合效应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和家族肿瘤史等基本特征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均衡。不饮茶者在病例组(56.0%)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9.2%),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经性别与年龄调整,与饮茶者相比,不饮茶者罹患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显著上升(OR=2.0,95%CI=1.5-2.7)。TP53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联的结果显示,未发现任何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单体型分析发现,与最常见的单体型ATCTGCCC相比,单体型ATCTCCCC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OR=0.7;95%CI=0.5-0.9)。此外,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rs1642785多态与年龄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ORinteraction=1.9,95%CI=1.2-3.2)。结论以上结果表明,环境暴露因素中,不饮茶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风险因素,这与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以往关于TP53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研究多以rs1042522等少数几个多态位点为研究热点,且研究结论不一致。本研究发现未发现TP53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但发现单体型ATCTCCCC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还发现s1642785多态与年龄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TP53基因各个多态可能通过联合作用,及其与相关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本研究结果尚需更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