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空间的安全性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r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是城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开放空间自身的安全设计;另一方面是开放空间的安全避难功能。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将对开放空间安全性的重视纳入到整个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去。
其他文献
介绍孔板差压式流量计测量水蒸汽的工作原理,对导致孔板差压式流量计产生测量误差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应的校正补偿方法,为今后孔板差压式流量计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借鉴。
当前,快速城市化推动城市新区和近郊地区的土地开发,在此背景下一批大型居住区悄然出现,由于其规模巨大,对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格局产生极其重要影响。本文从大型居住区的特点入手,从节地、节能、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通过随州碧桂园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案例,从四个方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具体项目中的实践探索: 在生态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提出结合GIS 分
随着住宅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日渐成为国家住房政策的重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离不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科学指导。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规划选址、建设方式、公共设施配套以及与城市各类规划的衔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重庆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现状,分析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重庆市修编重庆市新一轮住房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我国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住房制度改革,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中低收入家庭的可承受成本住房。本文从研究房价收入比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作为住房可承受性评价标准的静态房价收入比、动态房价收入比的适用条件,分析了房价收入比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金融手段。同时,从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心理角度,分析了住房的可承受性还受到就业方式、交通成本以及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共
本文在对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规划的有关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为例探讨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要点。提出现代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重点应突出“三个原则”、注重“一个协调”、强化“三个保障”和构建“五大体系”。即突出前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注重区域协调,强化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社会保障,构建管理体系、信息技术体系、应急救援体系、预防体系和预警体系。
对防灾规划实践问题的汇总分析显示,只有从全过程的角度才能使问题有效解决,从而推动防灾规划的发展。全过程的城市防灾规划包括了:信息收集、规划设计、成果发布以及检验反馈四个阶段。在全过程角度下,灾害基础研究超前性不足以及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的缺失是造成种种实践问题的本源。建立独立的防灾综合指挥机构、完善的数据公布机制、防灾规划思路从灾后的援助转向灾前准备、编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及探索规划成果的
本文从城市水系统的概念入手,提出了城市水系统规划的目标,并以北京密云新城水系统规划为例,分析了在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层面需要协调解决的各涉水专项之间的问题,包括资源水量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设施空间布置与水系控制问题等,从而保证涉水专项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促进城市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本专题主要调研长春市建成区地上防灾疏散开放空间、易燃易爆场所、人流集中商圈和救灾通道的现状,课题组首先从调研内容、调研方法、调研组织方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运用了定性定量综合集的研究咨询方法,对调研的结果进行筛选统计、表格细分、图文分析、结论与建议。同时,根据国内外防灾减灾的案例和现行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长春市建成区地上防灾疏散开放空间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防灾减灾规划要求进行评价和
面对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居民生存发展的双重危机,本文结合构筑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解析为切入点,通过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剖析了风景名胜区人居环境的发展困境及其问题的根源。并指出其主要源于两个弱势群体的矛盾、“虚假城市化”的误区和经济转型的茫然等方面。基于此,进一步就人居和谐的问题进行风景名胜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再思考,探讨“以自然为本”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价值以及生态优
特大湖川型风景区内沿江沿湖往往分布较多的旅游城镇,这些依水而建的旅游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风景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深入探讨了旅游城镇发展和风景区保护的关系,具体分析湖川型风景区的整体景观特征,提出了滨水旅游城镇与湖川型风景区和谐发展的关于城镇建设、景观控制、产业引导、旅游资源、旅游职能等五大方面的规划策略。并以“两江一湖”风景区为例,对其沿江沿湖旅游城镇的发展控制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