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辩证分析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了剖析,农村体育文化包含的3层结构(核心层、中间层、物质层),农村体育文化反映的是农村社会蕴含的运动与生活文化,体现一种特殊的、本土性的文化流变规律。农村体育文化振兴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构筑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指出农村体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表征。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了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拓展了农村体育文化的范畴,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振兴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树立体育理想,形成体育习惯;农村体育文化实践的另一主题是体育道德建设;农村体育法制是农村体育文化的重要保障和宣扬渠道;体育科学传播是农村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农村居民理解体育科学,尊重并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思想、倡导科学的体育方法、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是农村体育文化的主体内容;体育文化产业是农村体育文化的高级形态,对支撑农村体育文化实践发挥着"中流砥柱"的效能;建设体育文化工程是农村体育文化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发挥体育在精神文明、物质文眀、道德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农村体育文化实践中的网络体育文化具有信息化与时代性的特征。文章在深入分析农村体育文化内涵价值与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实践策略。首先,应转变农村体育观念。坚持"以农村居民为本"的农村体育服务核心价值观,以农村体育科学发展为指导,促进统筹乡镇体育全面发展的实践创新。只有不断更新农村体育观念,解放思想,才能提高农村乡镇居民参与体育休闲和健身的积极性,与时俱进,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农村乡镇全民健身专题讲座、农村社区健康生活宣传(黑板报、宣传展板、宣传手册、组织观看农村体育竞赛等)、全民健身日、全民体育科普日等,切实更新村镇居民的体育观念,接受新的体育思想,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的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使现代体育观念真正走进农村乡镇健身休闲队伍之中。其次,明确农村体育主体。认为农村体育的主体是农民,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准确地说,农村体育的主体,应该是"农村居民",它不仅仅包括农民,还涉及农村的学生群体、乡镇企业的职工,还有一些农场或农村乡镇的退休老年人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是乡镇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与手段。农村乡镇企业管理层也乐于借助这样的形式来弘扬企业文化、凝聚职工的团队意识。第三,要组织农村体育活动。村镇居民健身休闲活动是村镇健康文明的窗口,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形成村镇居民终身体育习惯。加大村镇居民健身管理组织的缺位补救措施,明确制度完善系统的健身机制,建立完善的村镇管理体系。通过健身项目推广、农村社区街道体育竞赛、节假日体育文化活动、村镇体育志愿者活动、村镇综合性运动会、组织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等。第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体育管理体系,是乡村振兴进程中村镇居民健身休闲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建立村镇居民健身休闲管理机构,这一机构由村组、乡镇政府职能部门、村镇企业单位、农民代表、有影响力的农村体育社团组成;加强对村镇体育工作的检查评比;成立村镇居民体育协会,并使之发育成为村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管理组织。第五,配套农村体育投入、完善自我造血机制。要改善村镇体育居民健身休闲的环境,就要加强村镇健身休闲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政府要把村镇体育健身的经费纳入到政府的开支预算之中,体现政府对村镇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国家与地方彩票收益投入资金;可以通过社会团体投入,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型的组织结构,加大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及相关政策投入,发挥体育社会团体对村镇体育管理的积极性;凝聚村镇居民人心,提高思想境界,增强人们的健身参与意识。建立完善的村镇社区健身休闲体系,各级政府应不断加强村镇居民健身休闲的认知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体育健身休闲的积极性;加大村镇居民健身休闲的指导力度、组织力度,科学管理,帮助指导居民高效参与体育锻炼。村镇居民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进身体健康。要让村镇居民自己愿意参加并经常参加健身休闲活动,通过参与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体育休闲项目,积极推动村镇居民改善心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共同构筑乡村健康生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