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景山寿皇殿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后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移建于现址,仿太庙规制扩建,部分构件沿用明代遗物.建国以后,寿皇殿长期被北京市少年宫所占用,影响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尤以石质文物类型最为多样、雕刻精美,不仅体现了乾隆时期特有的艺术风格,更见证了乾隆初年乾隆帝利用寿皇殿旧址扩建再利用的工程史实.通过梳理史料文献,结合现场勘查,综合利用三维扫描等数字化技术,采集石质文物尺
【出 处】
:
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国际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山寿皇殿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后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移建于现址,仿太庙规制扩建,部分构件沿用明代遗物.建国以后,寿皇殿长期被北京市少年宫所占用,影响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尤以石质文物类型最为多样、雕刻精美,不仅体现了乾隆时期特有的艺术风格,更见证了乾隆初年乾隆帝利用寿皇殿旧址扩建再利用的工程史实.通过梳理史料文献,结合现场勘查,综合利用三维扫描等数字化技术,采集石质文物尺寸和纹样信息,借助不同表达方式,尝试揭示总结寿皇殿石质文物的风格特征和工艺做法,并为其他明清皇家建筑中的石质文物研究提供借鉴,本文将以寿皇殿南砖城门石狮为例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奥地利艺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Alois Riegl)关于历史建筑价值的分析,解释了里格尔思想的矛盾性:他既囿于19世纪晚期历史决定论的语境,又接受了审美判断从先验、抽象的向主观、个体的转变.里格尔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史观的矛盾性,进而在他所提出的历史建筑价值判断和实践策略中得以体现,并启发了后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
对中国近代大学校园中的传统复兴式建筑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历史发展背景,归纳其主要设计特征及演变规律.总结了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传统复兴式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及主要特点.
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信息.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变、文化丰富、民族众多,因此各地传统村落也颇具特色,是中华农耕文化留下的最大遗产.然而,在传统村落旅游迅猛发展的情境下,也不得不看到,古村落正在遭受现代化、商业化的强烈中击,也正面临着失去传统风貌特色的危险.因此,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科学的视角下来实现古村落的保护和更新,是保证实现传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
陕西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建筑文化遗产.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近代建筑遗产成为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历史风貌不可或缺得关键因素.深入挖掘近代建筑遗产的特征及社会影响,是保护城市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西安近代基督教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基督教建筑的发展脉络,总结并分析了其建筑特点,为西安城市遗产的完整保护提供了基础研究工
长春近代建筑外墙饰面砖在长春的建筑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应用价值.通过对长春近代建筑外墙饰面砖的整理分析,总结出长春市近代建筑饰面砖的特点和砌筑方式.
在"互联网+"趋势带动下,自媒体营销逐步受到建筑遗产保护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社群及自媒体的文献梳理,提炼出了社群经济及自媒体营销的概念和意义,并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剖析了该企业在自媒体营销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通过总结提出未来通过社群为中心,建立自媒体网状营销策略,将成员在社群中支持的精神和价值观定义到更多、更新的产品中,发挥社群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根据30所湖南古代寺院的调研与分析结果,从建筑完整度和建筑风貌的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记录了湖南古代寺院的可利用的量化指标.然后详细讨论了寺院空间形态与现代使用空间的对应性与异同点,同时绘制了寺院空间设想图,并对古代寺院的再利用方法提出了功能重组.在现代生活的影响下,许多佛教寺院兼具书院、图书馆等功能,进而越来越适应信众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在建筑遗产研究领域中,存在重视建筑本身"物"的研究而忽略建筑技艺主体"传承人"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习得和传承具有身体性特征,在社会转型期非遗传承人被市场化左右、身份角色模糊、技艺流失等问题.由此,提出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保护措施、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口述采访记录、重视非遗传承人人才的培养、发扬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等保护策略.
大梁江村位于河北井陉太行山脚下,是华北地区具有典型地域性特征的山地传统村落,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山地民居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村中很多传统民居被改建或荒废,传统风俗文化的延续也在逐渐消失,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作者通过阅读文献、梳理村志及实地调研、测绘、走访,对其进行了聚落、街巷、院落、民居四个层面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大梁江村的特色与形成原因,
巴蜀地区传统场镇是巴蜀地域文化重要的一种物化形态,在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经济、交通、军事、宗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该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在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巴蜀传统场镇生成的历史渊流,论述了地理环境、经济贸易、交通战争、宗教文化等因子是巴蜀传统场镇空间形态演进的主要推动力,总结了巴蜀场镇历史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为深入认识巴蜀地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