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水处理技术使饮用水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但在应用过程中,膜材料的生物污染是导致饮用水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采用低温Ar等离子体整体组件活化-接枝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三通道超滤膜PVC-g-DMAE抗菌膜组件,利用接触角和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膜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实验发现:接枝后的膜初始纯水通量由原膜的7.7增加到32.3 Kg/(m2
【机 构】
: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第三代水处理技术使饮用水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但在应用过程中,膜材料的生物污染是导致饮用水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采用低温Ar等离子体整体组件活化-接枝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三通道超滤膜PVC-g-DMAE抗菌膜组件,利用接触角和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膜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实验发现:接枝后的膜初始纯水通量由原膜的7.7增加到32.3 Kg/(m2 h),约为原膜的4.4倍.接枝后的膜丝具有良好的抗黏附和高效的杀菌能力,对大肠杆菌截留率达到100%.然后,采用直接水等离子体整体组件活化接枝法成功制备了PVC-g-DMAE抗菌膜组件,运用接触角分析考察了水等离子体处理后膜组件的亲水性、渗透性及抗污染性能.实验发现:当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40 W,处理时间为180 s,处理压力为20 pa时,膜接触角最低达到55.8°,处理后的膜初始纯水通量由原膜的9.3Kg.m-2.h-1上升到56.3 Kg.m-2.h-1.以牛血清蛋白为模型蛋白,处理后膜组件对BAS的吸附量仅为原膜的1/3,而对BSA的截留能力与原膜相当;经过3次动态过滤BSA水溶液后,处理后的膜组件通量仍大于原膜通量.采用静态和动态法分别考察了接枝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活化接枝DMAE-BC后,纯水通量由9.3 Kg/(m2 h)增加到30 Kg/(m2 h).三次重复静态抗菌实验中,体系内大肠杆菌数量在接触45 min时,杀菌率均达到100%;接枝膜在动态循环过滤过程中对体系内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截留率为100%.
其他文献
含石墨烯纳米材料因其自身轻薄、抗菌等优良性能,今年来备受新型膜材料研究领域的青睐.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OQD,<15 nm)是相对于普通片状氧化石墨烯尺寸更小、分散性更好的一种纳米材料.我们利用压滤辅助的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含GOQD的纳米复合反渗透膜.首先在聚砜膜上压滤一定量含有GOQD的间苯二胺溶液,使其留在聚砜膜上并形成薄层.然后利用间苯二胺和均苯三甲酰氯间进行快速的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牢固且
本文将乙二胺(Ethanediamine)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层间交联,通过真空超滤技术将其过滤到聚醚砜(PES)超滤膜表面,并与均苯三甲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在上述膜表面生成致密的薄层聚酰胺,制备了性能稳定的正渗透(FO)膜,并对FO膜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与商品HTI膜进行了渗透性能和盐截留能力的对比评价.结果 表明:上述FO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优化了GO添加量为2 ml,FT-I
以水为溶剂,丙酸为调节剂,反丁烯二酸为连接体,制备出亲水性的Zr-MOF纳米颗粒,其颗粒直径约为60±5 nm.将Zr-MOF纳米颗粒添加到正己烷溶液(有机相)中,具体含量见下表1.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出Zr-MOF改性聚酰胺复合膜,其中,基膜材料采用的是聚砜,厚度约为65+5 μm.本文研究了Zr-MOF纳米颗粒的添加量和膜的朝向对复合膜正渗透性能的影响.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
首先采用模板剂法合成了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MCM-48二氧化硅纳米球形颗粒.以杭州水处理中心生产的聚砜超滤基膜作为支撑,探索在聚砜表面通过界面聚合将合成的MCM-48二氧化硅纳米球形颗粒同时加入到水相(AP)和有机相(OP)中制备聚酰胺纳米复合膜的方法.并与在界面聚合过程中纳米颗粒被单独添加到油相或者水相中的性能作比较.SEM图谱结构表明,当MCM-48纳米颗粒添加到水相中时,其存在于聚酰胺复合膜皮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脱除溶液中的有机物,以及部分一价二价离子.根据膜材料的类型,纳滤膜可分为聚合物膜、无机膜和有机/无机杂化膜.其中由于无机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抗溶胀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采用原位生长法在管式陶瓷基底上制备了氢氧化钴薄膜,并将其用于有机溶剂纳滤.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体浓度等条件对氢氧化钴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纳
以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CA)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为非溶剂,丙酮(acetone,AC)为溶剂混合溶剂,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CA纳滤膜,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凝固浴组成及蒸发时间等因素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水接触角(WCA)及拉伸测试仪表征了膜微观形貌、亲水性和力学强度.结果 表明:当CA浓
常规的过滤膜过程和普通电驱动膜过程无法实现同种电荷离子的分离,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高离子选择性的分离膜是目前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自具微孔结构聚合物(PIMs)自2013年被Science报道后,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其分子中含有的刚性结构使得高分子主链的转动受限,妨碍了聚合物主链的有效堆积,未被分子链占据的自由“空穴”形成微孔结构(<1nm);并且通过调整聚合物的主链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空隙率聚合物材料
在化工、石油、冶金和医药等过程工业中,常涉及高温、高压、酸碱和有机溶剂等苛刻环境下的分离需求。作为一种高效节能膜分离材料,陶瓷膜材料与其他膜分离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突出优点,对苛刻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中,陶瓷超滤膜材料较微滤膜材料具有更高的分离精度,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在“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理论指导下,陶瓷超滤膜从材质到构型,从传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是一种非常优良的膜材料,可以通过相转化法制备PVDF微滤膜和超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质分离及其他领域.然而,由于其强疏水性特点,PVDF膜在使用过程具有不易浸润、易污染、过滤阻力大及通量低等不足,提高其耐污染能力(anti-fouling ability)是PVDF膜改性研究的关键.用于PVDF膜耐污染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表面修饰
为了深度处理含油、聚丙烯酰胺(HPAM)和固体悬浮物的海水,本论文通过共水解制备ZrxSi1-xO2粒子、硅烷化、磷酸化改性、包覆Al2O3制备成磷酸化ZrxSi1-xO2/Al2O3 (PZSA)材料并用于形成自组装膜.将硅藻土涂覆在多孔支撑体上形成支撑层,然后将PZSA功能层涂覆在硅藻土表面形成PZSA自组装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ZSA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