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分析

来源 :第八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了6株灰树花菌株发酵液中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酸性蛋白酶的活性。结果显示:灰树花GF01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多酚氧化酶活和酸性蛋白酶活性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漆酶活性略低。综合分析表明GF01是一优良的灰树花菌株。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培养蛹虫草的三种技术,概述了浸提法、回流法、超声法和微波法提取虫草素的效果,分析归纳了三种虫草素分离纯化常用技术(离子交换树脂法、硅胶柱层析法等)的应用现状,预测了虫草素产业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前景,对我国虫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应用SRAP标记技术对34个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筛选得到的11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4条DNA带,其中具有多态性带96.1%,平均每组合引物扩增出14.0条带。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黑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可能因为主要来自于当地野生菌株的驯化,也存在穿插引种、同物异名现象;SRAP分子标记技术是食用菌菌株鉴别及指纹分析的有效工具。
蛹虫草是虫草属的模式种,与我国传统重要冬虫夏草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与药理成分。蛹虫草子实体已在我国作为保健食品大规模生产。为研究不同地区的蛹虫草的遗传分化,采集了来自广东、河北、辽宁、吉林以及韩国首尔的样品。结合Gen Bank中的数据,共利用24条序列进行最小进化、最大简约以及贝叶斯分析。遗传距离与系统树显示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蛹虫草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且不与地理来源相关。大规模的子实体
本文以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多胺(spermine,SPM)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methylglyoxal bis(guanylhydrazone),MGBG),研究多胺对不同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及共生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外源SPM对G. margarita生长发育具显著促进作用,丛枝菌根真菌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灵芝破壁孢子粉中可能含有的灵芝超细粉、提完孢子油的残渣、淀粉、红砖粉和黄泥等掺假现象进行了探讨。实验发现,经简单预处理,对照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图片,均发现掺假的灵芝超细粉、淀粉及提完孢子油的残渣与纯的灵芝破壁孢子粉有明显的形态区别,且光学显微镜可基本取代电镜,进行快速、方便的鉴别,其他诸如红砖粉、巧克力粉、中药粉、黄泥粉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策进行辨别,比如通过
袋料黑木耳的产量比段木栽培高达8至10倍之多。它具有原料易得、技术简单、管理方便、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可大面积商品开发等特点,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并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因操作不规范或管理不当,使菌袋大量染菌及病虫危害,给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笔者自1994年以来,开始对黑木耳袋料栽培进行了实验研究工作,几十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
分别将茶薪菇接种于八种不同配方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茶薪菇母种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g,蛋白胨2g,酵母膏1g,维生素B10mg。
温度试验表明供试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5℃。培养室室温设置值略低于此温度为22.5℃,培养室室温主要由新鲜空气阀门、制冷阀门(加热阀门)的开闭度调控。菌丝培养过程中栽培瓶瓶肩温度变化较大,且10~25d温度均大于25℃。因此,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丝培养阶段应尽量减小培养室室温与瓶肩温度的差异,防止高温对菌丝生长造成危害。
虫草多糖是目前研究热门之一。本文就几年人工培养虫草的多糖含量、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方面的进展进行概括,以期为今后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竹黄菌是我国传统珍稀药用真菌,现代医学证明其有着非常良好的药用开发价值。通过对竹黄菌液态发酵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液态发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葡萄糖2,牛肉膏2.5,KHPO0.1,MgSO0.01;培养温度28℃,pH5.5,摇瓶装液量50mL/250mL(V/V),接种量5%(V/V),摇床转速170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