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温差异分析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大连基准气候站2005—2008年自动站与人工站地温对比分析,以了解自动站观测值与人工站地温观测值的差异情况及差值产生的可能原因,为历史资料连续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年平均差值在允许范围内,资料可以连续使用。冬季因积雪影响,地面温度月平均差值幅度较大,自动站数据大于人工站,自动站更具有代表性;深层地温差值变化幅度小,浅层地温较深层差值幅度大,但均小于0.6℃,对于浅层地温这个变化较大的气象要素来说,不影响历史资料的连续使用。差值的日变化较大,二者之间可比性不大。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多年来积累的人工站与自动站对比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人工站与自动站数据的误差程度和误差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分析了地温误差不稳定的原因。地温包括下垫面温度、浅层地温和深层地温。分析表明:地温场土壤性状及地温表和传感器安装不符合要求是造成地温误差不稳定的直接原因。在地温中下垫面温度误差最大。引起其误差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工站地面三支温度表读数异常;二是传感器与地面温度表不在同一水平面;
受东北冷涡影响,淮安市在2009年6月5日出现了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由于天气雷达是监测强对流天气最有效的工具,为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本文在了解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和云图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多普勒雷达的多个产品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气具有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必备条件,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或弱冷锋是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动力机制。从临近预报角度上看
影响黔西南州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农业气象主导因子是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为次要条件。在温度条件满足时,降水量适中,日照充分,则烤烟产量和质量都高。采用统计相关性分析,我们将≥20℃的初日、终日、间隔日数、活动积温等作为我州优质烤烟种植农业气候精细区划的主要指标。根据1961-2007年各县的气象资料和2007-2008年各乡镇的温度和降水量资料分析,把我州优质烤烟种植分为四个精细区:Ⅰ区为最佳区1450
根据河北省多年冬小麦产量和冬麦区气候资料,采用改进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河北省冬麦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上升0.5℃,春季气温也是升高的,但不如冬季升温明显,平均每10a上升0.3℃;冬小麦产量与冬季、春季降水量相关不明显,而与冬季、春季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河北省冬小麦实际单产呈逐年增加趋势,每10a每公顷约增加1125kg;而气候产量与冬小
为了充分利用河北低平原区气候资源和制定合理的小麦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据,采用1976~2006年衡水市冬小麦平均产量以及衡水市所辖4县(市、区)气象资料,对冬小麦产量与各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在与小麦产量相关的35个气象因子中,有12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灌浆期降水与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小麦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
根据河北平原降水、气温资料与冬小麦产量(每公顷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T检验、线性调和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季气温近56a线性升高倾向显著,平均每10a升高0.38℃,春季降水近56a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增减的倾向。冬小麦气候产量与气温、降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当气温在-1.2~1.2℃之间变化时,小麦气
本文利用数学物理反问题方法研究一维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参数反演问题。在已知某一点的局部观测资料下,利用变分方法对方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反演,在给出适当的初始假设条件下,得到了最优的反演参数。假设观测误差带有测量误差ε,文中进一步分析了测量误差对于参数的影响,对所得参数的收敛性和收敛精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当测量误差ε充分小时,所求的变分同化最优参数收敛于真实的未知参数,并且收敛精度达到()O
自动气象站在各级气象台站使用仅几年时间,可能会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空档。本文试图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准确度出发,阐述自动气象站仪器差修正对提高地面观测资料准确度的必要性。
发射机整流和电容组件的作用是将三相380V输入电压,经整流组件3A2及电容组件3A9整流﹑波,转换为约510V直流电压,输入充电开关。本文以CINRAD/SA用户手册及美国WSR-88D技术指南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多普勒雷达整流及电容组件的工作原理参数指标、调试设备、调试前检查、调试前的工作、调整步骤、测试方法。并对可能的故障原因做了简要的说明。
自动站的所有正点观测要素是在正点后00分进行数据采样,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观测,而人工站正点观测时间为45-60分,因此,二者存在“时间差”,当天气变化剧烈时,常带来气象要素的较大误差。本文从具体事例出发,分析了某地由于观测“时间差”造成的温度差异,同时进一步指出各种要素均可能存在此种差异。不同地区气候背景不同,由于观测“时间差”造成的差异亦不同。此结论可供报表审核以及自动站资料应用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