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证心理治疗是治疗者在意识到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的情况下,将最好的、可供使用的研究证据与自己的临床技能整合起来所进行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研究者及其最佳证据,治疗者及其临床技能,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政府及第三方机构的管理等四个大的方面。其实施过程涉及评估、案例编制、目标确定、治疗计划、联盟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干预、进展监测、按需调整或终止治疗等一系列临床操作,大致可分为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迁移证据与评估反思等五个实施步骤。当前,循证理念在西方心理治疗界已经深入人心,主要关注如何全面、深入、具体地进行实施等细节问题。循证心理治疗理念在中国正在不断普及,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实施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1)对证据的内涵缺乏统一共识,部分治疗师甚至研究者将证据视为"可装任何花的筐","按需取用"证据或按"金字塔"标准对证据进行僵化理解;(2)证据的数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少有本土化的证据数据库,翻译的指南、手册与标准尚不多见;(3)循证理念有待进一步推广,社会大众对循证心理治疗了解很少,部分治疗师对循证理念缺乏深入理解或理解该概念但较少予以实施;(4)政府与行业推动力度不够,由于现阶段国内心理治疗界有更重要的工作(如培训合格治疗师、制定行业标准等)需要完成,循证心理治疗仍未排上工作日程。今后,在本土化实施循证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并非必须使用"循证"一词),需要适当注意以下方面:(1)加强对"证据"内涵、结构、来源、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批判性理论研究;(2)以疾病为中心,以中国人为被试进行严谨的原始研究,创造或验证符合中国人特点的证据,建构数据库,完善相关的手册、指南与标准;(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整合循证理念,针对具体的疾病培训典型的、当前世界公认的循证治疗方案;(4)政府与行业协会在政策层面适度地"自上而下"进行推动。总体目标是增进心理治疗的科学化、有效化、标准化与协同化,最终让病人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