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危重症患者肠梗阻病因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超声在危重症肠梗阻病因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ICU收治的术后或拟诊其他原因所致肠梗阻、并行腹部超声检查的危重症患者82例,其中男54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2±16.0岁)。所有患者经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为肠梗阻。超声除肝胆胰脾肾等常规内容,主要检查大小肠,观测指标包括:肠管内径、肠内容(空虚、积液或积气)、肠壁厚度、肠蠕动、肠系膜血管及肠壁血运、有无腹部肿物、肠管间或肠管与腹壁有无粘连带或粘连包块、扩张肠管与正常肠管有无交界、有无腹腔积液。超声以小肠内径≥2.5cm、结肠内径≥4cm为肠管异常扩张的界限标准;肠壁厚度≥0.4cm为肠壁增厚的界限标准;连续5分钟多部位(≥4个部位)观察肠管,均未见蠕动时,确认为肠蠕动消失。超声诊断以肠管扩张、积液积气、肠蠕动异常为肠梗阻诊断基本超声征象。对超声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分组:超声明确发现扩张肠管与正常肠管交界、扩张肠管蠕动增强、发现肠腔内异物或肠壁、肠外等因素引起的梗阻划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全小肠或小肠、结肠扩张、肠蠕动消失或局部微弱肠蠕动、肠壁增厚、腹腔积液且无机械性肠梗阻的征象的划分为麻痹性肠梗阻;明确发现肠系膜血管异常划分为缺血性肠梗阻组;不能明确梗阻类型的划分为不明原因肠梗阻。结果 82例危重症肠梗阻,2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8例术后梗阻症状消失,1例死亡;另53例行保守治疗,其中47例好转,6例保守治疗无效死亡。根据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病因分型如下:(1)机械性肠梗阻43例,(43/82,52.4%);(2)麻痹性肠梗阻33例(33/82,40.2%),其中10例临床诊断为假性肠梗阻;(3)缺血性肠梗阻例(6/82,7.3%)。82例中,超声共诊断肠梗阻80例,另2例因肠管胀气明显,超声提示局部肠管扩张,后经其它影像检查最后确诊为机械性肠梗阻。80例超声诊断的肠梗阻分型如下:(1)机械性肠梗阻37例(37/80,46.3%),超声诊断真阳性33例,敏感性76.7%,诊断特异性79.5%。33例中超声明确发现肠腔内异物9例,肠道肿瘤6例,肠外粘连带或粘连包块5例,疝1例,乙状结肠肠扭转1例,余11例超声表现为扩张肠管蠕动增强,未能确定具体梗阻原因,后经手术证实均为粘连性肠梗阻。(2)麻痹性肠梗阻32例(32/80,40.0%),超声诊断真阳性27例,假阴性5例,诊断敏感性78.8%,特异性88.0%。(3)缺血性肠梗阻5例(5/80,6.2%),诊断敏感性83.3%,特异性100%:(4)超声不能明确梗阻类型的肠梗阻6例,(6/80,7.5%),其中4例最后临床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2例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结论超声是危重症患者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超声征象进行梗阻原因分型,尤其对麻痹性肠梗阻和缺血性肠梗阻的诊断特异性好,有助于临床早期确定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经过四年的临床药师培训与三年的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目前在我国已有很多临床药师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的职责就是融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系统地运用临床药学专业知
会议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我国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日益重视。高中物理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其实验性学科的特点,肩负着进一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正>位于中缅边界的那邦变质带(向南,那邦变质带与缅甸东部高地抹谷变质带连接。境内,它被认为是腾冲地块的一部分,其西界为缅甸右旋实皆断裂,向东以高黎贡剪切带为界),在构
会议
2016年,江西省南昌县和新建县的直播水稻出现大面积的斑块状枯黄,调查发现这些水稻的根部具有根结,同时从土壤当中分离到大量的根结线虫2龄幼虫。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自这2个
为了降低传统的化学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利用率,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近年来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药物载体的尺寸、形状、硬度以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均会影响载体在体内的生物行为。药物载体在进入血液后,很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降低了药物的传输效率。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将聚乙二醇(PEG)修饰到药物载体的表面,以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但由于空间位阻等原因,载体表
近年来,世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液化天然气(LNG)相对于其他基础能源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但是世界范围内其需求地和供应地的分布不均匀,因此需要进行运输。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初中地理课程特点,结合课例,思考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