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士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截止2015年,我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为14.6%,且正逐年提高。护理本科生是一个较特殊的学生群体,由于学业繁重,而且正在或即将承担治病救人的工作,持续的高压环境使其心理障碍发病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当护生持续地适应不良时,学业倦怠甚至退学便成为一种可能,这无疑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并加剧护理人力资源的紧张。心理弹性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弹性多处于中等水平。但该结果仅从整体水平反映了护生的心理弹性,当讨论护生个体的心理弹性时则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极端性以及情绪的两级性和多样性。因此需要分析护理本科生心理弹性的异质性,根据不同类型的群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大庆市全日制四年制50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并分析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来源地和报考满意度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应用潜在剖面分析发现护生心理弹性发展模式可分为4类:低弹性组(14.5%)、低乐观组(40.9%)、社交回避组(22.5%)和高弹性组(22.1%)。低弹性组在面对逆境时坚韧、力量、乐观品质均较弱。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相比于高弹性组,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500元以下(OR=3.463)和1500~2000元(OR=3.944)、来源地为大城市(OR=3.877)和中等城市(OR=2.942)、报考满意度为不太满意(OR=12.657)和一般(OR=4.96)的护生在低弹性组发生比更高。低乐观组在面对困难时,自动出现的消极思维较多。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相比于高弹性组,报考满意度为比较满意(OR=1.855)在低乐观组的发生比更高。社交回避组在团队中较被动,甚至倾向期待他人解决问题。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与高弹性组相比,女性(OR=2.775)在社交回避组的发生比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女护生在面对负性事件时比男护生更多的采取反刍的思维模式而增加其回避倾向。女性是护理队伍中最主要力量,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该类护生的识别,可采用基于小组讨论的PBL+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鼓励其表达观点,应用积极主动的社交模式促进心理弹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