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思邈的大医观

来源 :孙思邈中医药文化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古有名医尊称者,不唯有高超之医技,尚有高尚之医德,二者悉备,方有名医可言,正是孙思邈所论"大医"必"精"与"诚"矣。《医学源流论》说:"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千金方》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清张璐赞扬孙氏为"长山之后千古一人而已"。如此评价,前所未闻,盖唐代思邈,传人之术,诲人之德,至精至诚,流芳千古,"尽善尽美",倍受后世推崇,而有"药王"尊称,成为世之大医,且已为后世衡量"大医"之规矩准绳,当效法为之,自不待言。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孙思邈等古代医家健康长寿的奥秘之一,在于心理养生。本文探讨孙思邈的心理养生思想与方法,包括道德修养、淡泊欲求、调节情绪、注重饮食养生与心理养生的关系、注重“支持系统”的建立等内容。
孙思邈生于何时,从古自今,众说纷纭。孙思邈生年问题,关系着对于孙思邈研究的一系列问题,仍有考辨的必要。关于孙思邈的生年,总括起来有三种意见:即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说;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说;大统七年(公元541年)说。
《旧唐书·孙思邈传》载:"周宣帝时,思邈以朝庭多故,隐于太白山中。"①由于学者们对于孙氏生年的意见尚有分歧,对于他隐居太白山的时间,意见不尽相同,但对于他隐居太白山的这个事实,却无异议。据笔者的意见,以为孙氏隐于太白山的时间,第一次是在周宣帝元年(579年)到唐武德元年(618年);第二次断断续续在太白山居住的时间是唐永微远年(650年)到显庆四年(659年)。这两段时间是孙氏学术思想形成和成熟的
本文总结孙思邈医德实践和思想的十个方面,认为其至今仍是医者之典范,值得弘扬、学习。孙思邈一生的从医经历和医学论著,无不显示着一位精诚大医的形象。当今医学发达,医疗体制也不断深化改革,但医疗的主体仍是人是医生,而医生的思想修养,对医疗实践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总结学习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具有深远,迫切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581-682)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有关其寿存在着多种意见,从101岁至170岁止,大约有五种不同的看法,但一致认为是历代医学家中之长寿者。孙思邈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在养生学方面,他也倾注了很多心血,正如他自己所说:"余慨时俗之多僻,皆仿逸以殒亡,聊因暇日粗述养性篇","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他在七十多岁和年近百岁时,对养老先后作了两次大的总结,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者是十
本文论述孙思邈特别强调:一曰嗇神,二曰爱气,是因为精、气、神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三宝,是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的需要。中医专家认为,人体疾病是生命活动的表现,人体自有化解疾痛的免疫力,有保持生命健康的能力。前提是必须有充实的精、气、神。所以我们当以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方法珍惜、养护来之不易的精、气、神,使有限的精、气、神发挥无限的作用。
养生与医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与健康、疾病相关。医疗的主体是医生,医生是主动者,患者大多处于被动、配合的位置,而养生的主体是群众。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养生的实践者,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者,但养生又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内容丰富,方法众多。各人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及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不同,对养生的理解和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如何教育宣传养生知识,引导、组织大家进行科学的养生活动,起到切实的健康效果,是养
24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直被西方医务人员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至今仍在许多医学院校的毕业典礼上宣读.1300多年前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所论述的医理,可以说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篇医德“誓言”,称它为中国古代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