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很多种植区均有发生,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发生严重。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表皮,造成表皮侵染点周围组织坏死,在薯块上表现为平斑、凸起或凹陷的病斑,严重影响了薯块的外观品质,严重时会延迟马铃薯出苗,甚至降低产量。该病是由多种病原链霉菌(Streptomycesspp.)侵染引起。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可用的抗病品种较少,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该病害,且化学药剂易污染环境,造成残留残毒影响食品安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提高,对无毒、无污染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生物防治因其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优点,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是解决土传病害的根本措施。在马铃薯生产中,对疮痂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使用尚少,需更多专门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高效生防资源用于生产实践。试验是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马铃薯疮痂病重病田取样,从坏死病斑表面和土壤中用稀释分离法筛选到2株对马铃薯疮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PBSH9和PBS9,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菌株PBSH9浸种处理的防治效果达77.74%,拌土处理防效达到81.88%,明显高于72%农用硫酸链霉素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56.06%和50.57%;菌株PBS9浸种处理防效为45.52%,拌土处理防效为56.06%。2016年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乡财务营子村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PBSH9浸种处理防效为59.50%,增产15.93%,沟施处理防效是47.64%,增产7.48%,该菌株还能促进种薯萌发和马铃薯生长,改善马铃薯品质;菌株PBS9浸种处理的防效为47.64%,沟施处理防效是62.01%。2017年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忽鸡图乡红房子村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PBSH9浸种处理防效为73.97%,增产9.77%,沟施处理防效为64.77%,增产7.58%,该菌株也能增加马铃薯生长势;菌株PBS9浸种处理防效为57.88%,沟施处理防效为59.45%,均大于72%农用硫酸链霉素2 000倍液浸种和沟施处理的防效50.72%、54.79%。且发现菌株PBSH9的代谢产物对马铃薯疮痂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马铃薯黄萎病菌也有抑制作用。经平板抑菌测定2菌株间不发生拮抗反应,将2菌株用量减半按1:1的比例混用进行田间防效试验,2017年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忽鸡图乡红房子村试验结果,2菌株PBSH9和PBS9组合物浸种处理防效高达98.47%,沟施处理防效高达97.15%,增效作用明显。于2018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旗萨拉齐镇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进行菌株PBSH9和PBS9组合物的田间防效试验,该组合物浸种处理防效达86.94%,沟施处理防效高达84.33%,明显高于菌株PBSH9、菌株PBS9及72%农用硫酸链霉素2 000倍液单独浸种及沟施处理防效63.81%、60.35%及62.99%,57.83%、60.53%和56.01%,增效作用明显。提取菌株PBSH9和PBS9的DNA,用引物Primer A:5′-AGAGTTGATCCTGCTCAG-3′,Primer B:5′-GGTTACCTTGTTACGACTT-3′PCR扩增16SrDNA,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菌株PBSH9 16SrDNA序列与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KC814714.1)序列的相似度达到99.3%,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菌株PBSH9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5826。菌株PBS9 16S rDNA序列与链霉菌(Streptomycespratensis)序列的相似度达到99.6%(MH482914.1),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保藏号为CGMCC No.15829。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菌株PBSH9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菌株PBS9能有效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品质,有望应用于马铃薯生产实践,二者混用,实现功能互补,增加防效并能提高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