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与中华文化

来源 :中国叶圣陶文化研究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ov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雄踞东亚,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山川之壮大、文物之瑰丽,不但独步亚洲,且列于世界文化古国之林,而成为其中历久弥坚的泱泱大国。回溯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卜居于黄河流域,筚路蓝缕,赤手空拳,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征服了洪荒蛮野,开发了无尽的资源宝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本文将主要论述伏羲与中华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与贡献。首先提出,中华文化肇始于三皇治世,太昊(伏羲)与炎帝(神农)、黄帝三皇是中华文化思想的基础。中华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等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皆有其历史的贡献。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地理风景和历史文化发展,最后回归现实,提出了当今的建国之道,认为要抓精神建设、物质建设和法制建设。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通过连续重复的视觉训练而使知觉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或者精细化的现象称为视觉知觉学习(visual perceptual learning),最重要的特性是知觉学习效应可具有高度特异性,一般认为其可能反应了视觉初级视觉系统的可塑性。过往关于知觉学习特异性的研究大多使用了不同的刺激与任务,以及呈现在不同视网膜位置上。本研究运用新的范式去探究投射在相同视网膜位置上相同视觉刺激不同任务的知觉学习是
会议
目的:研究感受野位置在方位图谱中是连续变化的还是具有跳跃性。这个问题存在长期争议。有的研究认为:感受野位置的变化与方位变化有相似规律,同方位选择区呈光滑变化,风车中心发生跳跃性变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感受野位置不存在跳跃性变化。方法:使用内源信号光成像,单细胞记录(测单细胞的感受野位置)和局部场电位记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周围几百甚至上千个细胞的感受野位置的总和)。结果:同方位区,采用两种记录方式得
会议
本文列举了《老子》中的十三段文字,借以论证老子尊道而贵德的哲学思想,认为老子尚德思想在现代仍有借鉴意义,并提出当今为政者亦当尚德,顺于道。
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不仅不比借鉴儒家学说的意义逊色,而且要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主张。这些理论和主张,不仅在
人性问题在中国哲学中是个显性题材。为什么要谈人性?因为人性正是了解人之存有面貌的一个极重要的向度。无论中国哲学或西洋哲学,哲学作为爱智之学,都不断揭示宇宙及人生的最终原因与原理。哲学思辨可视为人之存有的一个特殊存有活动,“人之存有”可以是此种特殊存有活动之主题,此主题亦正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王船山排除汉朝的象数,从哲学思想的角度解释全部《易经》和《易传》,建立了他的《易经》哲学。学者罗光据
笔者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提法的是值得认同的,这一提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因为人们盼望国家强大,也盼望民族兴旺,盼望自己的文化不因现代化而衰落,盼望自己的文化对解决人类问题提供智慧。人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文化自觉。在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地创建文化大省、文化强市,在繁荣中国节庆文化等众多方面,人们都应当从上述意义上提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不仅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世界大家庭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两个字——“中道”。即“中庸”之道,“忠恕”之道和“絜矩”之道。儒家思想渊博而深邃,如以现代哲学观点来衡量,应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广义的道德哲学系统,施之于实践,在造就完整的人格—君子或圣人。儒家思想的“中道”政治基础,简言之,就是“伦理”“民主”“科学”。总之,在儒学文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