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1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公和发展机会不均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需求,提出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以期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和流域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鄱阳湖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互惠共赢。
其他文献
双桥河流经巢湖市区西北部并在巢湖北端入湖,底泥淤积严重.结合“双桥河环境综合整治”及“国家重大水专项”之“湖泊”主题的工作需要,对双桥河入湖口-双桥段开展了工程地质初勘和底泥深度调查及取样.两岸地层岩性基本一致,可钻深度(10m)以内主要是淤泥和淤泥质粘土(未见底).现场获得底泥深度有效数据116组,沉积物岩芯17个.其中,入湖口至健康西路桥段淤积严重,水体感官指标差,尤以健康西路桥以南的两大拐弯
目前,我国湖泊正面临着水质恶化和生态退化的危机。而我国对于大型湖泊流域水环境治理的主流思路是“控源截污”、“休养生息”,利用湖泊的自净能力实现水质修复。然而,仅靠“休养生息”,治理难度将非常大,还会耗费很长时间。生态基技术具备高效、经济、简单的特点,已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可为湖泊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思路:第一,以生态基为核心,直接对水环境进行修复;第二,采用简单低廉的治理方式,推动农村面源污
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太湖流域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内容包括行洪供水通道工程、退垦环湖(含堤线调整)工程、生态清淤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本文重点分析了工程的行洪、供水和水环境效果,结果表明: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对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和水资源配置能力、改善东太湖水生态环境作用显著。
本文通过对洞庭湖与鄱阳湖的异同比较,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中国这两个最大的淡水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区位优势,对调蓄长江洪水和调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治湖治山治水相结合的湖泊治理开发方略。
洱海于1984年开始立法准备,1989年实施洱海管理条例,并于1998年修订,2004年修正。本文就洱海二十年的立法实践,探索调整条例所涉及的各方关系,深化湖泊对地方经济社会的作用地位和湖泊自身的认识,有效管理保护湖泊,提高条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使洱海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大冶湖是湖北省大型湖泊之一,历史上的大冶湖生态系统完整、水生生物丰富、湖泊水质优良。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沿湖上游30余家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的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有毒有害物质和选矿药剂的废水,以每天近10万吨的数量排入大冶湖,致使大冶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随着流域内人口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周边地区工业快速发展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问题,致使湖泊生态环境快速恶化。文章分析了大冶湖
评价了淀山湖现状水质,建立了基于MIKE21的淀山湖二维水量水质计算模型。采用模型研究了当入湖河流水质达标时,淀山湖在现状污染负荷条件下的水质分布,根据湖体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提出入湖河流与直排污染物的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淀山湖的纳污能力。
以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通江湖泊洞庭湖为例,运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建立洞庭湖水生态健康评估模型,选取pH、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叶绿素a、透明度、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总磷、总氮、铵氮、粪大肠杆菌数、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等13项指标,经过现场调查和历史数据收集,选取1991年、1998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为时间序列,并计算洞庭湖各个年份洞庭湖水体生态综合健康状态指
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在对地域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区域生态建设的重点是滇池流域城乡生态园林建设,分析了生态建设中投资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应将水文化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灵魂,构建人水和谐的滇池水文化。从而实现建设环境优美、最适宜人居的湖滨生态城区以及滇池水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
采用高效藻类塘(HRAP)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污水,并重点探讨磷的去除及其迁移转化规律.HRAP和水生高等植物塘HRT分别为8d和4d,进水COD浓度在117~ 1546mg/L之间,出水溶解性COD的浓度全年低于100mg/L.进水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7.13~133.2mg/L和5.65~6.95mg/L之间,HRAP系统全年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为46.6%和52.1%.两级HRAP对TP和